800x600
課程內容:
第一章:溝通背后的人性法則
1、 事情是溝通的核心嗎?
2、 為什么目標一致的溝通也會難免沖突?
3、 到底人們希望通過溝通得到什么?
4、 為什么我們總會說“我以為……”
5、 “似非而是”的人性法則
第二章:破解溝通中的隱藏密碼
一、對話的三層結構認知
1、事件認知對話
2、情緒對話
3、自我認知對話
二、對話結構分析
1、事件認知對話——真相VS假設
2、情緒對話—理性VS慣性
3、自我認知對話—形象“我“VS”真我“
三、建立學習型溝通模式,調整三層結構
第三章:破局——向學習型姿態轉變,打破僵局
一、探尋真相,建立歸責系統
1、了解對方的故事
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為何我們看到的世界不一樣?
聆聽雙方的故事:“姿態”
2、不要假設對方意圖
惡性循環式談話的兩大特征:受害者與辯護人
避免受“假設“影響的兩個方法
3、用歸責替代指責
歸責與指責的區別
歸責的步驟
二、掌控情緒,控制談話局面
1、未說出口的情緒對談話的影響
2、發現你的情緒:了解情緒的藏身之處
3、與情緒談判:改變想法,改變情緒
4、正確表達情緒的三個要點
三、了解自我,真誠面對沖突
1、對自我的三大核心認知
2、自我認知失衡的對話模式
3、如何接納自我,在談話中重獲平衡
4、了解對方的自我認知,引領談話
第四章:立局——展開學習型對話,重立和局
一、明確對話目的
1、為什么有目的卻無進展?——無效的溝通目的
2、三種有效的目的
二、重新啟動對話
第一步:跳出爭論焦點,從“第三個故事”開始
第二步:發出一起探討的邀請
第三步:描述事件、感受、需求(基于對話三層結構)
三、如何從談話中學習:用心聆聽
1、好奇的姿態;
2、聽的技巧:提問、闡述以及認同
四、如何高效表達
1、表達的三大原則:
不要把自己的結論當成真理;
告訴對方,你的結論從何而來;
不要用“往往”或“從不”等夸大其詞
2、幫助對方理解你
邀請對方闡釋你的話
詢問對方的不同看法及原因
五、提出解決方案
1、引導技巧:重新構造——發掘對方話語的正向意義
善用提問,適時發起話題
2、解決問題的步驟:
收集信息,測試感知
創造選擇,雙贏思維
選擇標準,衡量進展
持續注意,及時修正
第五章:課程總結與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