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讓我幫助你——走動管理原則
1、經理人要走出辦公室
“‘優勢激發’原則和‘整體信任’原則確立了優勢導向的管理方向,‘目標網絡’原則確定了它的發展軌跡,‘情境領導’原則是它的管理風格,但是,如何具體貫徹優勢導向呢?”借著優勢型經理人的興致,我問。
“實施‘走動管理’原則。不要受各式文件報表的束縛,走出會議室和辦公室,走到員工和顧客中間,去了解和幫助員工。”優勢型經理人回答。
“在我之前所經歷過的經理人中,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足不出戶,坐在辦公室或會議室里,看報表發號施令;二是走馬觀花,只是到員工和客戶中間去做做秀。”我說。
“你已經知道,優勢導向要求經理人要在員工工作的一線發現員工的優點,培育員工的優點,實現與員工心理的零距離。”優勢型經理人說。
“只有和員工一起,我們才能真正地幫助他們。”我若有所悟地說。
“是的。”
2、管與理相結合
“走動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我問。
“‘走動管理’的要旨是‘參與’,如果經理人不參與到員工工作的進程中去,管理就變成了‘只管不理’。”優勢型經理人語氣嚴肅地說:“足不出戶,企圖以會議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沉溺于以文件報表、檢查、考核替代全部管理程序,看重結果,輕視過程。這樣,管理給員工帶來的就主要是壓力,而不能產生動力。”
“這種現象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我說。
“是的。高高在上,則無法發現員工的優勢,無法了解員工對目標的執行情況,‘情境領導’也將變成一句空話。”優勢型經理人表情嚴肅地說:“員工的優勢可能中斷,個體及集體的目標可能偏離企業總體的進程。”
“我也有同感。”我說。
“‘只管不理’不可能把優勢導向變成現實,企業管理的應有效率將大打折扣。”優勢型經理人說:“我們提倡掌握第一手資料,以便及時指導員工工作的進程,避免主觀臆斷,貽誤時機,避免在對員工的評價中參雜過多的個人因素。管與理要相結合。”
我的經驗告訴我,只管不理,管理工作往往會走入一個誤區。
“在微觀指導的基礎上,對企業總體目標的進程才能夠客觀把握。”優勢型經理人說。
3、讓我幫助你
“請具體介紹一下走動管理的內涵。”我要求道。
“走動管理,是指經理人對員工的直接指導與幫助。”優勢型經理人說:“它意味著經理人這樣表態:‘讓我幫助你’。”
“用具體行動?”我問。
“是的。是經理人到員工中去,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幫助員工,激勵員工。”優勢型經理人答道:“經理人以參與者而非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以達到心理相容的境界。”
“這樣就能讓員工在情感上和經理人融為一體。”我說。
“經理人要敞開辦室的大門,增加管理的透明度,讓員工明了經理人對自己的評價,明了自己能夠發揮出的更大的作用。”優勢型經理人說。
“管理的透明度越高,員工的認同度就越大。”我順著優勢型經理人的思路說。
“經理人還應盡量縮短信息流通的距離和時間,增強應變的機能,準確了解各項目標的進程,及時防止錯誤的出現,發現新的優勢。”
4、幫助要體現在目標網絡的每一個環節上
“走動管理是由經理人一個人來主導嗎?”我問。
“走動管理不是對經理人一個人的要求,而是對企業各層次管理人員的基本工作要求。”優勢型經理人說:“經理人是優勢導向的發動者,而在推動優勢發展的目標網絡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有一名具體管理者,這些人都兼有管理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
“目標網絡的管理,是由一個管理團隊在管理。”我說。
“是的。優勢導向就是在企業各層次管理人員的參與貫徹中,由上至下,層層督導企業優勢的發展。”優勢型經理人說。
那一天的晚上,我和劉秘書來到一個酒吧,在燈紅酒綠的色彩中放松自己。
劉秘書端起一杯流行的雞尾酒,在如夢似幻的音樂聲中,輕輕地碰了一下我的酒杯:“怎么樣,我的提示沒有錯吧。優勢型經理人優勢導向的五個原則,給你留下的印象如何?”
“那是我大學畢業以來所學到的最精彩的企業管理理論,對實現我人生的目標大有裨益。”
那一夜,我們誰也沒有睡意,乘著酒興,我們長談了一夜。
我的感悟:
優勢型經理人認為,幫助員工成功是最好的管理。
如何幫助員工?優勢型經理人的策略是,到員工工作的一線,在員工工作中的進程中,才能有效地幫助員工走向成功。
企業的任何一個管理人員,離開員工,或者只是在員工的背后,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幫助員工成功的。沒有員工的成功,也就沒有企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