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悲劇與新生
——傳統管理的“破產”與優勢導向管理哲學的誕生
盛斌子
“于無聲處聽驚雷”,一次無意間的學習,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這就是吳光琛老師的《優勢型經理人》一書帶給我的震憾。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傳統管理哲學將面臨“破產”,而優勢導向管理哲學的浪潮必將如期而至。
什么是優勢導向的管理哲學?讓我們從一則故事開始吧。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曾經有一期介紹大象習性的專欄,故事由幾則慘劇開始,報導了成年象采取自殺式攻擊的方式襲擊人類的故事。這幾則故事中,有的是馬戲團成年象在表演節目時突然發狂,襲擊馴獸師與現場觀眾,造成現場一片混亂,最后大象逃出現場,在戶外橫沖直撞,造成了交通的堵塞與人員的傷亡。有的事件則是人與野生象的交界地帶發生象群集體攻擊人類的故事。有的則是與人為伴的馴化象突然發狂,破壞農舍,襲擊村民,造成人類死亡與財產損失的嚴重后果的故事。類似的的故事在這期節目里舉不勝舉。于是,科研人員提出了疑問,為什么大象會襲擊人類?最后,動物學家們通過對大象童年時的遭遇的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些發狂的大象在幼年時曾遭受不同程度的不幸,他們或者一出生即被盜獵,或者一出生即被強制脫離親人學習各種表演,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強壓式的、命令式的、懲罰式的教育。大象是動物界非常聰明的動物,同時也是記憶超常的群居動物,幼年時盜獵者屠殺的場景,以及成長時所受的強制教育、揮舞的皮鞭,對大象的成長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印痕與傷害。于是,有的大象在忍無可忍下,爆發了負面情緒,采取自殺式行為報復人類。
這位大象研究專家——一位充滿愛的女性,建立了非洲第一個大象孤兒院,采取新的方法撫養與教育那些大象孤兒。用作者話來說,就是愛的教育。小象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引導式的,鼓勵式的,都是模擬野生象的自然成長的各類條件的。最后,小象的本性與潛能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這雖然是一則簡單的故事,但也許蘊含著管理哲學的偉大變革。
因為,傳統的管理哲學是聚焦問題式的,糾錯式的、灌輸式的、強壓式的、命令式的、懲罰式的。這種管理哲學的本質,不利于人的潛能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觀念;不利于培養知恩圖報的品行;不利于培養完善的獨立的人格。如果說過去傳統管理理念還有一定的生存基礎——建立于社會結構、低端產業與封閉信息環境下的生存哲學,那么,在新時代,優勢型導向的管理哲學必然取代舊有的管理思維。
愚意以為,優勢型導向的管理哲學誕生于以下三個土壤。
一是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家庭是家長制的,社會結構是金字塔型的。從家庭成員構成而言,70后以前的人大多兄弟姐妹諸多,生存環境相對惡劣,人的生存觀念大多被壓縮成“吃飽喝足”。人的一切觀念,大多從溫飽衣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吃飽喝足”成為多數蕓蕓眾生的首選追求。同時,這種社會結構又建立在集權的基礎上,集權式的管理必然是單向的,強壓的,泯滅創造的,以糾錯為導向的。而新生的80后,特別是90后,以獨生子女為多,這些人大多從小錦衣玉食,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思想開通,思維活躍,我行我素,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的個人中心傾向。因此,對他們的管理不能采取傳統的管理方式,而新的管理哲學——優勢導向的管理哲學,更符合新生代的性格特點。也利于他們潛能的發揮。
二是中國產業的升級。如果說低端制造業強調單向的整齊劃一,標準化。強調人的服從,消滅人的創造性。那么,這種迂腐的管理哲學必將被無情的淘汰。21世紀,是知識型經濟,是互聯網經濟,是創造力經濟。這種經濟結構要求解放與發揮人的潛能,完善人的個性。21世紀不再是硬件的競爭,而是人才——人的創造力的競爭。以優勢為導向的管理哲學,完全契合了時候的要求與人性的本能。
三是信息流的開放與價值多元化的趨勢。傳統的信息流是單向的,灌輸的,封閉的,因此,也是傳統集權式的管理哲學堅實的土壤。就筆者自身的經歷而言,無論是社會大環境還是企業的小環境,都強調“聽話,好好干”等觀念。筆者自己,也是這種觀念的接受者、傳播者、實踐者。但是,當我作為職業經理人——企業營銷總監在管理新生代時,卻面臨著觀念沖突——以傳統管理觀念指導80后時,并沒有收到預期的管理效果,恰恰相反,弊端卻層出不窮。當我花費極大的精力給新生代洗腦時,互聯網或者其他媒介以交織著相互沖突的的信息流沖擊著他們的大腦。從這個意義上講,80后90后是迷惑的一代,是孤獨的一代,是彷徨的一代,也是價值多元化的一代。因此,優勢導向的管理哲學,更符合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時代的特點。更利于80后個性張揚與潛能的發揮。從這個角度而言,更利于企業與個人管理效率的提升。
以上,是我研讀吳光琛老師《優勢型經理人》一書的一點體會。那么,什么是《優勢型經理人》呢?什么是“優勢導向的管理哲學呢”?讓我們一起潛心捧讀《優勢型經理人》,接受一次新的管理思潮的蕩滌與心靈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