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程的目的是為了決定訂單的生產順序,我們也使用”排程達成率”作為貫徹生產排程意志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同時亦作為”準時交貨率”(OTD)的領先指標,即如果”排程達成率”的達成率很高則可以有高的”準時交貨率”!
但是在日常的工件環境中,出現異常,是否需要”經?!敝匦屡懦??因為生產系統中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先問幾個問題:你所在的公司,負責作生產計劃(排程)的有幾個人?他們能準時下班?需要經常/總是加班嗎?
如果作生產計劃(排程)及跟進生產進度(或跟單)的只有一個人而且:
1.上午一上班著手處理前一天的生產日報,判斷生產進度是否有異常者并對異常者采取行動:了解是否已采取行動,何時可以完工。如果在采取措施后仍不能及時交貨,將訊息及時轉達業務人員,由業務人員立即和客戶協商可行的應變方案,做到管理就是管理異常(沒有異常就不需要處理,即今天的生產會議關于生產進度的部分就不用處理或不用開會了)
2.剩下的時間(例如10:00)到下班前一個小時(16:00)之間,進行”訂單審查”(或稱”合同評審”),審查新訂單和客戶變更交期的訂單,每一筆訂單在短時間(3分鐘)內決定是否可以接受此一訂單的交期,為100%準時交貨打好基礎。
3.下班前(16:00~17:00)發出投料/投產通知,讓倉庫點料、備料;工具房檢查并準備工、模、治具等投產前先期準備工作和發出采購通知單,通知采購最晚的下單(采購單)日期、交貨日期與交貨日期的改變。
4.準時下班且交期達成率在97%以上,同時,使用遲交總天數/周(或月)作為準時交貨的關鍵績效指標。
如果你的公司屬于以上的情形,可以就此打住,不需繼續往下閱讀。
傳統的生產排程或部分APS(先進排程系統)軟件對大部分或全部工序排程,并在實際進度與排程產不一致時,重新排程,所以重新排程(尤其為兩個以上工序重新排程)是造成生管工作量大的原因之一。
基于TOC的DBR生產系統或APS軟件則改變了這種情況,DBR只對瓶頸工序及投料工序排程,且強調不要因為排程與實際進度的差異而重新排程。不重新排程的關鍵在于緩沖的管理(BM),將緩沖作為”生產看板”,調節生產優先序。
而進化版的SDBR則又省略對瓶頸的排程,只在接單時決定投料的時點,無所謂的排程,在投產的執行階段進入緩沖管理,從而簡化了DBR的運行模式,所以稱之為簡化的DBR,SDBR。
但SDBR的實施有兩個條件:
1.訂單的生產順序不會在工廠內形成瓶頸工序。
2.最長路徑的加工時間和與制造前置期的比例要很小(加工時間÷制造前置期),實施SDBR前小于10%,即MCE(制造周期效能)<0.1或實施SDBR后小于0.2,即MCE<0.2(注:MCE的極限值/理論值/目標值為1)
關于第一個條件
SDBR的假設:市場是瓶頸,前提是先投資廠內產能使不成為接更多訂單的瓶頸并輔以QDC競爭力挖掘市場占有率,目標是賺更多的錢。
關于第二個條件
只要實施SDBR可以立即縮短制造前置期(MCE由實施前的<0.1升為實施后的<0.2)、降低在制品(WIP)并轉化成現金(改善現金流量),但SDBR為了吸收生產系統中可能突然發生的異常并為了車間可以根據緩沖狀態值自行決定生產順序,所以要保留”空間”(時間的)以因應變化。
如果我們不符合這兩個條件,是否只能使用傳統的DBR呢?
在實務上我們可以修改SDBR”計劃負荷”(PLANNEDLOAD)的機制運用EXCEL輔以VBA平滑負荷,如此一來就可很好地達到SDBR簡化DBR緩沖數量及只決定投料時點卻不作瓶頸排程的目的。此外,還能解決在使用”計劃負荷”時對大小訂單在接單先后的困擾,例如:先接小單,后接交期在前的大單,客戶堅持要一次性交貨,此時可能通不過”計劃負荷”的審查,但實際上產能可以接下此一大單而不會延誤交期,同時,還可打破前面所說實施SDBR的兩個條件:
1.承認工廠有瓶頸工序(如果認為再加10%產能是一種負擔或是一種浪費)
2.經由精益TOC(TLS;TOCLSS)的架構進行改善,減少變異與強化生產紀律,持續縮短制造周期,提高MCE,創建”速度”競爭力。
不過,這里要提醒,訂單超負荷,在接單時發現產能不足卻不尋求額外產能,例如:加班、外發或以IE、品質手法在短時間提升瓶頸生產力(有效產出)等,硬接訂單,雖然,短時間內可以根據客戶敲我們腦袋的力量,調整緩沖管理機制因應以滿足客戶交付需求,減輕我們的壓力(但同時,不能滿足部分不敲我們腦袋客戶的準時交付的需求,直到這些客戶忍不住敲我們腦袋)。
當我們因超負荷接單,此時排單/生產順序只能由業務決定,因為最直接感受客戶壓力,生管只是傳令兵,發出制令、發布生產優先序的人。在處于此一忙與盲的過程中,我們的客戶,尤其是推JIT的客戶,因為不能準時拿到貨品,甚至為了能準時拿到產品而加價,但,終因挑戰了客戶的滿意度及忠誠度,客戶會找第二家能準時交貨的供應商,以分散風險,到時就不是將市場做大,而是幫我們的競爭對手做大市場,讓競爭對手收割我們客戶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