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數據統計,從1927年通用汽車創建了全球第一家企業學院---通用汽車設計和管理學院以來,企業學院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北美從1988年至1998年之間,企業學院/大學的數量由400家暴增到1600家,到了2003年已經超過2000家。
在我們國家的一些知名企業也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學院/大學,如海爾大學、聯想商學院等,在珠三角地區,企業也逐漸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學院。2004年7月,東菱集團成立了東菱學院。2006年5月,美的集團成立了美的學院。2006年10月,華藝照明股份集團成立了國內照明行業的第一家企業學院—澳克士培訓學院。
根據企業內部運作體系及流程的不同,企業學院的定位也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個人認為,企業學院除了承擔為企業培訓人才,并通過人才的培養來支持企業的發展之外,更重要的作用一是企業文化的總結、歸納深加工以及傳播。二是對外部新知識、新理論的學習、轉化以及運用推廣。
第一個作用:企業文化的總結、歸納深加工以及傳播
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最終還是體現到思想/文化上的競爭,而企業人才的思想是通過企業文化的不斷學習、培訓累計而成的。如何能有效地對企業的文化從老板文化演變成企業文化?如何能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企業的發展與時俱進來發展更新企業文化?如何把企業文化的宣導與實實在在的日常工作有效銜接?如何通過企業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來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品牌的知名度,進而為銷售提供必要的支撐服務。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企業文化是高地,企業文化是未來,企業文化是長期的回報!
第二個作用:對外部新知識、新理論的學習、轉化以及運用推廣
目前的管理培訓機構比較多,所推出的理論、門派也是五花八門。如何選擇適合公司企業文化、適應公司現階段發展的培訓課程、理論體系,就應該是企業學院要進行負責的工作了,要對咨詢培訓的供應商進行遴選、培訓輔導課程的調整、講師的選擇等方面來展開工作。
同時,在引進來的同時要考慮如何讓企業的內部培訓師走出去?讓內部的培訓師如何學習?怎樣學習?學習后如何轉化?內部推廣風險如何評估?推廣成果如何評估、驗收等。這些工作也是應該由企業學院來負責的。
現在的許多企業幾乎什么樣的培訓課程都參加?什么樣的培訓講師的課程都去學?尤其是老板去參加培訓后,結果基本上都是一個運動接一個運動的在公司開始了,之后,大家都疲憊了,原本還是清晰企業如何發展的老板現在也成了迷途的羔羊。最終,許多的企業老板開始討厭培訓、杜絕學習(結果使企業不能學習新的先進科學的知識);許多的企業老板繼續上當,只是年年上的不一樣;許多的企業老板開始進入經營困境。
目前,很多的企業還沒有成立自己的培訓學院。那企業學院的相關工作應該如何進行呢?
個人建議,企業老板可以成立一個專家顧問委員會。定期組織專家顧問來企業診斷、提出建議方案,之后,由專家顧問委員會1-2名專家負責方案的推廣、實施。這樣既能起到企業學院的作用,又能使公司團隊能力得以提升、眼界得以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