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黨的領導力”真正成為提升國企競爭力的“動力源泉”(一)
白洪山 企業戰略轉型與組織能力提升專家教練 Hudson_pak@21cn.com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主席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講話和中央的一系列指導意見為國企改革的提速和進一步深化提供了明確的戰略方向和實施路徑。尤其是指導意見的出臺,更是激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討論,各種的解讀、亮點版本層出不窮,各種思路、建議、方案也紛紛出籠,場面很是熱鬧。可是,站在推動組織轉型的專業角度來看,這些解讀、建議似乎并沒能產生應有的推動效果,“亮點”似乎還沒能轉化為企業管理者們需要的“著力點”。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整個的轉型指導意見中,在各路機構的解讀方案中,推動改革的動力源泉——改革領導力的問題,其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高度的關注。
具體來講,就是對于“堅持黨的領導”這個問題的戰略目標、基本原則、實施路徑、核心舉措,沒有得到職能部門、專業機構的深刻理解、深入解讀和專業化的指導,還沒有能夠結合國內外優秀企業的成功實踐,給出一個比較清晰的“轉型領導力提升”的實施戰略。對于“堅持黨的領導”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實現性沒有給出專業的原則、方法、路徑和實施指導。
而國內外進行轉型企業的成敗經驗告訴我們,無論企業的戰略目標、戰略路徑、資源機制多么清晰,企業轉型過程始終是一個過程創新、創新執行的過程,離不開強有力的領導力做實施過程中的持續創新,離不開認同目標、認同理念、堅持原則的一支核心隊伍在實施過程中的創新推動。因此,“轉型領導力建設”這個問題的滯后,將會直接導致國企轉型定位方針、目標牽引、指導原則、措施實施等政策資源發力載體的缺失,導致了其他各種具體舉措的著力點的缺失,也必然會導致指導意見中要求創新地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難以落地。
具體的道理,在這里就不展開講了,在我們5年前的《組織變革領導力——推動企業轉型的動力源泉》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對于“組織變革領導力”與推動轉型的WHY、WHAT、HOW有過詳細的解釋。文章和相關的一系列課程中,對于處于轉型過程中的企業,在建立了基本明確的轉型戰略、轉型路徑、激勵理念的基礎上,如何能夠通過強有力的“組織變革領導力”的打造,實現過程中的模式創新、組織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從而真正實現轉型過程中的組織擴張力、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提升等等問題,做了全面、詳細的講解。
簡單打個直觀的比喻,戰略目標、轉型原則、機制理念的確認,就好像是給旅行中的人們提供了目標和基本路徑,但是,選什么樣的交通工具、怎么選擇合適自己的路徑、怎么把車開好才能到達等等問題,并不是轉型戰略能夠完全地清晰預測到的,必須依賴旅行團成員的共同創新與探索,而這要依賴一個強大的“組織領導力體系”,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力體系來不斷的給與驅動和牽引的動力。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我們早已經運用這些理念、模式、方法幫助了一大批國內企業的成功轉型升級,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組織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在積累了大量成敗經驗的同時,也為我們提升轉型企業的成功率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念、模式、方法和體系。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在本文章,我們只是希望站在推動國企轉型戰略和變革舉措實施的專業角度,通過對國企改革戰略的目標、理念、原則的解讀,借鑒國內外“組織領導力”建設的成功經驗,談談如何實現國企轉型過程中依靠“堅持黨的領導”,并通過將國企黨的領導力的體系建設融入企業治理體系、戰略執行體系、組織運營體系、人力資源體系、文化建設體系,為進一步加速國企轉型改革戰略實現提供動力源的基本思路、基本框架。(限于篇幅,至于如何按照框架實施落地的方法、流程、案例等問題,我們將會在后續的文章中一一推出。)
在我們基于習主席系列講話、三中全會改革決定和改革指導意見提煉的《解讀國企改革核心理念與戰略主線》的體系中(見圖一)(此圖可在我的照片欄目看到),我們可以看到,國企改革的戰略目標、改革理念、改革原則全部清晰可見。這個改革戰略體系的完善,從頂層戰略設計的角度,為國企改革的快速順利推進提供了非常關鍵的目標指引、思想指引、思路指引,其清晰、完善程度讓人敬佩。
但是,這個戰略同時也對于落實實施的過程創新,對于創新中的理念突破、思路突破、行為突破、組織突破、文化突破(“五大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依靠人民、尊重人民推進創新,提出了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要求。這個要求,既是正確的指引,也是對以往國企改革思路的轉變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是否能突破?信心哪里來?力量是什么?關鍵就在于這個轉型戰略為國企轉型構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指引,在這個明確的目標定位、明確的價值理念、明確的方針原則框架內,為各級企業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力”的動力驅動作用,進行大膽突破、過程創新提供了必須的基礎支撐,力量的源泉就在于創新地、系統地打造驅動國有企業改革的“黨的領導力體系”。
那么,怎么實現創新突破?因此,按照國企改革戰略原則的要求,我們的建議是首先要建立確保國企中堅持黨的領導的“黨的領導力體系”,這是一切問題的關鍵切入點。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主要探討如何圍繞國企改革戰略中“改革方針原則”的要求,看看如何提升國企黨的領導力,并通過黨的領導力建設加速國企改革創新戰略的實現。
在國企改革的基本原則層面,個人認為“堅持黨的領導、遵循市場規律、創新驅動發展”這三項原則已經全面、完整地給出了改革的有效指引,接下來企業要做的事,是如何將這三條原則變為創新行動、創新機制和改革成功的事實。
為什么應當以“黨的領導力體系”建設為關鍵切入點?按照國企改革戰略要求,由于要堅持遵循市場規律,由于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由于是全民所有的企業,落實這些原則就必須有明確責任主體,首先要解決“由誰來負責領導與管理”的問題。同樣的,這個問題就如同一個市場化的企業里,企業的所有權歸全體股東,但是經營管理必須有一支強有力的領導團隊,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必須需依賴一個強大的領導力體系一樣,這些問題其實是多少年來國內外優秀企業的成敗經驗早就為我們證明了的,本來不需要解釋。
問題是,在很多國有企業里、在很多的咨詢機構眼里,由于多年接受西方MBA教育,迷戀所謂基于西方社會基礎的科學管理的要求,這個問題被很多人誤讀了、陷入了一個誤區,甚至導致提出了到底是由董事會管理、還是由黨委管理的問題,提出了究竟該如何處理黨委體系、董事會體系、經營管理體系的責權關系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就很簡單,企業是全民所有的(股東)、也是由黨來管理的(核心經理人隊伍),簡單明了,直指本質,這也是創新改革首先要解決的觀念突破。
簡單來講,就如同西方企業由核心領導力隊伍治理、管理一樣,就如同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一樣,領導企業、管理企業的核心力量就是要依靠一只理念認同、目標一致、行為合格、素質優良的黨員隊伍。只不過,在IBM、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里,他們用的叫法是IBMer、阿里人而已。如此來看,既然全世界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IBM必須依靠基于IBMer的組織領導力來經營管理,阿里巴巴必須依靠阿里人構成的組織領導力體系來經營管理(阿里甚至為維護此理念放棄在香港和大陸的上市),全民所有的國有企業必須依靠基于黨組織的領導力來經營管理也不應該再是問題了。
因此,觀念突破的問題解決之后,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不應該是迷茫于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董事會負責制哪個正確的問題上,而是著力關注如何能夠創新地解決讓黨的領導力在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核心團隊、組織領導力建設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著力關注如何能夠借鑒國際、國內成功企業如何有效打造能夠承載國企戰略要求、有效治理要求、有效經營和有效管理要求,并能夠實現黨的領導要求的領導力的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