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智博談總裁修煉:莫用信譽賭未來
本期總裁網邀請專家們討論的專題是,企業家代言好還是由明星代言好?資深管理培訓專家紅智博教授說,我想首先弄清的是代言是什么?然后再去弄清楚代言的價值?最后討論誰代言更適合?
我們現在所常說的“代言”是指商業明星代言,這種“1+1>2”的圈錢方式源自好萊塢。簡單來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當他們發現明星代言不僅能提高明星名氣,更能賺大把鈔票的時候,明星代言便伴隨著“人傻,錢多,速來”的理念,像病毒一樣擴散到世界各處。
資深管理培訓專家紅智博教授認為,代言無疑是用自己的信譽擴大知名度來博弈自己的未來。這無論是需求代言的企業還是替人代言的人。換句話說,這是一把雙刃劍。企業用錯了代言人會把品牌價值毀掉,代言人選錯了品牌也會給自己帶來無限的麻煩和損失。
什么是信譽呢? 所謂信譽,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愿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
“信”指誠實守信,“譽”指名譽、聲譽。即一方在社會活動尤其在經濟活動中因忠實遵守約定而得到另一方的信任和贊譽。是長期誠實、公平、履行諾言的結果。講求信譽是商業道德的基本規范之一。
一是看不見摸不著;二是像影子一樣時時刻刻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存在并發揮作用;三是默默地影響著人、單位、商家和政府部門等的形象。形象是一種軟生產力。
一是資格和通行證功能。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和企業都有信譽和信譽資格,信譽資格是貸款、購買商品和進入各國及世界經營領域的通行證。二是信譽可以用來量化和評估無形資產價值。發達國家對企業及品牌的信譽,大多都有專門機構評估其價值,像目前我國評估品牌無形資產一樣評估信譽的價值。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企業的信譽資格及等級也正在審核評定中。三是生產要素功能。人、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等都是有形的生產要素,而信譽是一種無形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流通,起著重要配置作用。四是金融流通功能。信譽好,金融流通就會加快,增加資金周轉次數;反之信譽不好,就會形成“腸梗阻”、“呆壞賬”。
建立信譽倫理道德石,塑造人的誠實守信品行、品德和人格。二、建立信譽文化基石,使信譽文化形成中國的環境和土壤。三、“無恒產者無信用”,建立產權明確的基石。四、建立信譽監督機制基石,迫使不講信譽的“水”順著“信譽渠”而流。
信譽是領導者贏得其追隨者信任的一種個人品質。領導者有信譽是追隨者愿意向其貢獻自己的情感、才智、體力和精神的先決條件。要想加強追隨者對共同目標的投入,領導者就必須有信譽。
一個人沒有信譽無法成就燦爛的夢想,一家企業沒有信譽更無法實現偉大的成功。信譽就是一個人的資本更是一家企業的資源。輕易選擇代言人代言品牌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明星都是不恰當的。對于明星而言自己本身就是一張品牌,搞錯這張品牌就是自殺。要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
代言本身就存在“借雞下蛋“的嫌疑,所以選一個個人戰略定位好的企業家和明星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資深管理培訓專家紅智博教授認為,企業家和明星們自身如果沒有明確的定位就急著賺錢不會有優質的企業與你合作。作為名星要學會珍惜自己的價值,而價值本身是錢但不是錢的全部。
紅智博
----只關注企業成長!
2012年2月27日于北京作者紅智博教授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