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到美女李雪的電話時,我著實興奮了一陣,因為這次項目是一家叫碧足苑的足浴中心,是地地道道的服務業,做慣了動輒咨詢費用數百萬的大項目,很想嘗嘗小鮮。正如吃多了大餐,很想品小吃一樣。
碧足苑的現狀很簡單,李洪博李總介紹說:一年企業純利70萬,員工16人,經理1人,員工幾乎沒有流動,25%的員工月工資6000-8000元,50%的員工月工資8000-10000元,25%的員工月工資10000-12000元之間。
李總要解決的問題是:員工工資不低,但員工動力不足,近三分之一的員工持有公司26%的股份,但部分起不到股東的作用,沒有正能量,還滿滿的負能量。
我沒有多想,只是覺得這兩個問題解決起來應該就是小兒科。
入駐碧足苑之后,在李總的安排下,我體驗了一次服務,訪談了6個員工。發現了企業的三大問題:
其一,員工干好干壞一個樣。員工都是老員工,來自不同的公司,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可是稱謂沒有什么不同。
其二,員工干多干少一個樣。技術水平不同的員工,服務的客戶數量不同,但待遇并沒有什么不同。
其三,企業做事缺少套路。什么是套路?就是流程。比如公司內部股權分配,因為沒有什么套路或者流程,員工即使拿了股權也不知道珍惜,因為拿的時候本來也沒有什么門檻。這不僅讓我想起葉公好龍的故事。葉公喜歡龍,在家里,墻壁上,柱子上,到處是龍,龍聽說了,來看葉公,葉公嚇得躲到床底下。葉公好龍的故事中,龍的錯誤錯在龍做事缺少套路。 碧足苑要想做大,必須要學會套路,沒有套路,類似的錯誤還要重犯。古人云:從來深情留不住,自古套路得人心。這是古人留下的生意經,也是千古至理。
顧問為碧足苑做了四件事,目的是改變人的思維:
其一,定位了公司使命。
企業使命:用技術養生。足浴的本質在養生,可是如果員工經絡不知道,穴位不知道,只知道嘴巴甜一點,態度好一點,是不能長久的。經過研討,從公司使命角度居高臨下定位商業本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其二,解決了員工動力。為什么員工沒有動力?沒有比較,便沒有動力。飯永遠是搶著吃才香。于是設計了日PK、周PK、環比超額獎,現場討論看,員工積極性大增。
其三,改變了員工稱謂與待遇。員工的稱謂應該客戶給予,于是設計了讓內部客戶與外部客戶分別對員工進行評價,從而給員工分三級機制(內部評價與客戶評價各占一半比重)。三級員工的待遇分別業績提成方面直接體現出來。
其四,設計了動作套路、產品套路與股權分配套路。在員工行為方面,設計碧足苑企業管理手冊,將每個崗位都按動作設計成了規范的套路;在產品方面,將簡單的足浴設計成了足浴、足療、放松三大套路,足浴13式、足療30穴、放松7式,一個足浴設計出了50大要點,相當于50個套路。在股權設計方面,設計了嚴格的股權進入與退出機制,提出了企業內部股權禁售期、行權期等概念,直接把股權與公司績效考核捆綁。這就是套路,明明白白的套路。(兩套方案,一套套路深,一套套路淺)。
碧足苑項目思考一:小微企業要擴張首先要解決老板問題。小企業看眼前,重短期利益,是結果思維,能盈利就好,而大企業,看長遠,重長期利益,是過程思維,品牌好才好。這兩種思維,是矛盾的,可是企業家不理解,因為用結果思維創業成功了,所以想把結果思維用在企業做大上,這就是中國捆綁式管理經常講的企業家創業成功陷阱。幾乎99.9%的企業家都會陷入創業成功陷阱,這也是全世界都只有不到0.1%的企業做大的原因。流程就是套路,套路對企業很重要,因為客戶最喜歡的是被套路,正如中國東莞著名的“莞式服務”,為什么中國聞名,因為服務的整個過程全部是套路,這才是服務業的精髓。小微企業最缺的就是套路。而小微企業的老板99%都不重視套路。
碧足苑項目思考二:小微企業要擴張其次才是解決員工問題。員工問題無非是能力、動力與機制問題。這一方面,一定是用客戶思維去思考,引入客戶評價機制,如麥當勞肯德基的無名客戶暗訪機制。正如中國明明知道加入WTO是與狼共舞,為什么還要加入WTO一樣?說得明白一點,借外力,改內力,只有與狼共舞,中國人才能變成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