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的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使全體員工圍繞一個原則辦事,避免制度放松。在企業運行中,制度的執行難和習慣性的放松,是企業的一個大問題。一件事情如果能在比制度更寬松的環境下通過,那么這個新的寬松的習慣就會成為一個不成文的“制度”。時間一長,所有的制度管理就變得很難推行。有的時候,制度在推行時,往往是各個部門在推銷他自己分管的那個分支的“制度”,但他們推銷的那個“制度”恰恰與企業整體運行關系很不和諧。所以,企業全體員工都圍繞一個規則、一個制度辦事,企業才能將戰略變成行動。這就需要流程管理。
第二個理由是決策要扁平化。過去在目標管理中,每一級、每個人都有一個目標,但往往變成各自為政、各人為政。到了年底的時候,完成目標的,就算完成了;完不成目標的,年底已到,也無法補救了。在形勢比較好的時候,每個人都能做好;在形勢不好的時候,大家都做不好,控制都來不及。另外,在競爭中,有時會有較特殊或者大單合同需要特辦的情況,會出現規范業務與特事特辦的問題,百分之百的規范、百分之百的特事特辦都不會提高效率。如何使規范業務與特事特辦能夠很好地平衡,這要求我們找到一個可以持續改進的管理手段——流程管理。
第三個理由是更關注過程。現在實行的流程管理,是把對目標的關注轉化成為對目標和過程的共同關注,強調執行力。這就是企業需要進行流程再造的理由。
流程優化從簡單做起
流程優化應先從簡單做起。曾經有一家企業基礎管理非常差,流程管理混亂。倉庫里的庫存有多少沒有數;花多少錢買的、用了多少、還剩多少不清楚;產成品庫存也是如此,賬面上有幾萬噸原材料,其實都是空的。這完全是管理流程的問題。根據當時的問題,我作為管理顧問提出了強化控制與被控制,將重點放在監督上,以堵漏為主。現在,這個問題得以解決。
流程優化,重點是要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不管車間、班組如何交接,以簡單為主,職責上墻,新來的員工在平時上班能夠看到,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同時,建立流程時堅持以人為本,制度制定的越細,執行起來就越不到位,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人員素質還達不到這種程度時,就會欲速則不達。
內部流程市場化
企業內部市場化就是將市場競爭的壓力傳遞到企業內部(或每一員工),快速響應市場,采取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而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由被動工作變為主動創新,達到提高企業效率和員工滿意度的雙重效果。
市場化的辦法設計崗位
梳理內部流程,內部各種各樣的崗位要按照市場化的辦法實行競聘上崗,這就會形成內部競爭的態勢。
戰略上舉重若輕,戰術上舉輕若重
流程管理要求注重細節,即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制定一套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可操作的規范,并給予量化。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作用,并且對每一項流程都責任到人,形成一套各行其是、各司其責的管理制度,讓每一個人都有章可循。
把制度的約束變為自覺的流程 意識和文化很重要
在流程管理中,對制度起補充是文化,這絕不能缺少。企業中設宣傳部的不多,但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設有宣傳部,其目的就是引導大家將有形的東西變成無形的動力。現在很多企業評選“每月一星”活動就是榜樣的力量,這是一種精神,這不是用獎金、用物質所能獲得的
先戰勝自己,再贏得市場
一個企業的管理會經歷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的過程。從無到有的建立管理、開發的過程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轉變;而通過流程管理正在實現從復雜到簡單的轉變。因為只有流程簡單了,才能夠更好的控制,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