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抱怨績效考核不好推,難見效。撇開績效方案的質量不說,企業未形成績效文化也是關鍵的因素,甚至是最大阻力,舊的觀念和習慣通常是阻礙破壞企業變革的首要因素。
文化是一種企業長期形成的內在價值觀念,對于正向積極的企業文化(氛圍習慣),企業要做的是提煉出來,使之顯性化,并在企業內固化強化。反之負面的企業文化,必須通過一些變革逐步扭轉破除,直至形成新的良性的氛圍習慣(文化)。這是企業變革者必須關注和要做的事,否則,變革就有失敗的危險。
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甚至是恐怖的。曾經見過些企業,建了16949質量體系,整個組織被質量體系深深地洗腦,形成上至總經理、下至各部門文員,言必稱質量體系,幾乎每一項日常管理工作,都會問查“體系是怎么規定的?”體系文件的格式是怎樣的?如果誰的文件格式不符合質量體系要求,文控專員即會堅決的說NO,無論是誰,都不能違反質量體系的規定…….這種習慣和氛圍是很可怕的!試問,在這種氛圍下,還有什么關乎質量體系建設的事做不成?強勢的質量文化掃除了推行質量體系的一切阻力。
同理,若要推行科學績效管理,也必須在企業內建立良性的績效文化。在企業內形成言必稱績效的氛圍和習慣,使之對績效管理工作形成強大的支持推動力。破除消極抵抗的舊觀念習慣。尤其在一些管理基礎一窮二白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不消除舊習慣觀念,不擊退利益相關者的阻擾和破壞,績效管理變革,幾乎是寸步難行。(除非不推行科學績效管理,還是回老路搞搞主觀評分,那個省事,但沒用)
績效文化如何破舊立新?涉及面較廣,這里僅就績效體系(指標、運作體系、制度及績效循環)本身的特點簡要說說。
1、 指標體系:導入凡事必有指標的理念
這里的指標是指關鍵業績指標,并非事無巨細均要通過指標來體現。凡事必有指標,強調的是全體員工,必須有指標意識,以指標為工作導向。(當然指標是由實際目標任務等提煉而來,不能考核指標與實際工作脫節(所謂的“兩張皮”)。績效指標的提煉技術讀者可看筆者其他文章,也可查閱相關資料)。
績效指標理念的導入,可以在啟動績效體系建設的宣導會、各類培訓活動上,以及指標體系提煉建設的過程當中等等。務使組織各部門領導、核心員工均參與其中。在公司全員中建立初步的績效指標理念,讓大家認識到,主要工作任務的評價考核,必須通過科學規范的方式來實現-即績效指標。必須摒棄以往拍腦袋、憑印象的落后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實現公平、公正、公開,對公司發展及個人價值體現均大有裨益。等等。
成功的績效指標理念導入后,其理想結果應該是:全員接受并自動關注指標,理解指標即任務,目光聚焦在指標的設置及完成上。這為下一步實現從上到下,通過指標體系實現公司目標的高度統一,奠定基礎。
凡事理念為先,觀念問題不解決,萬事難辦。該引導的引導,該灌輸的必須灌輸。理念疏導的好,推行績效變革,事半功倍;反之,磕磕絆絆,處處麻煩。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企業實施績效順順當當,而有的企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是怨聲載道難行的原因。事前溝通準備不到位,造勢不夠。
2、運作體系:養成考核按流程、循環自動化的習慣
績效文化打造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在績效循環的過程中逐步使全體員工形成新的操作習慣。即績效考核的流程、表單的定期使用、數據的統計匯總分析反饋等工作,在實施一段時間后,均成為員工新的習慣,并固化。每個績效周期,流程各環節會自動運轉完成考核工作,無須領導參與日常具體事務。領導的作用只是監控績效循環的各關鍵節點,并處理例外事件。
3、績效制度:形成制度即法、有法必依的氛圍
企業推行任何一項重大的管理工程,都必須有制度保證,績效管理更是如此。績效制度為全員界定了自身在績效體系中的責任分工、權利及義務邊界、可為與不可為等。企業在推行科學績效管理前,必須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制度,并在企業內大力宣貫,務必使每個員工清晰明了。被了解的制度才會被接受,才會生效,才會成為績效文化的一部分,并成為推動績效管理工作的推動力。
以上略述了績效文化
在事前、過程、結果階段持之以恒的宣貫引導,甚至不惜借助搞運動的方式,做一些績效文化建設活動。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管理基礎薄弱的企業首次推行績效管理,破除利益團體的舊觀念不亞于鏟除一個惡勢力團伙,企業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為此付出短期的成本和效率代價。從企業長遠發展計,這是值得的。企業想做大做強,導入科學管理,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率和效益,是必經之路,別無選擇。
必須形成言必稱績效的績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