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家公司,作為戰略管理者的企業家們看待問題,不應只看到問題,更要關注要點,看透本質。比如一看到“資源”這個詞,你首先會想到什么?最終我們要關注什么?資源,是經濟學一個重非常要的概念,在經濟學中,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企業管理者,看到資源一定要想到“有限”這個詞,因此必須明智的分配資源以達到企業最優效益;再比如時間,看到“時間”,一定要想到“次序”,企業是通過商業流程達到盈利的目標的,各種商業活動如生產產品、市場開拓、企業文化建設等,每項活動都需要時間,管理者必須考慮每項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及活動執行的先后順序,在安排及準備上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看到“環境”一定要想到對我們的“影響”;看到“發展”一定要想到解決的是“持續”的問題等。
【Michael有話】以下10大商業意識,是一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考慮及解決總是時所關注的重點,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表象 | → | 本質 |
環境 | → | 影響 |
資源 | → | 有限 |
目標 | → | 恰當 |
時間 | → | 次序 |
功能 | → | 組合 |
問題 | → | 根本 |
管理 | → | 條理 |
分析 | → | 關系 |
計劃 | → | 預測 |
發展 | → | 持續 |
(上表引自《商業工程學》)
接下來我們就用這種透視性的思維,通過現象看本質的方式來思考一下,既然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甚至改變我們員工一言一行,那么一家公司的什么環境會分別對員工的觀念、行為、制度、和物質產生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什么環境會影響甚至塑造員工思想觀念?什么環境會影響或培育員工的行為方式?什么環境會關系機制落地的好壞?又是什么環境決定了公司物質的產出?如果我們找到了表現面四個要素對應影響環境,我們就開啟了文化落地的大門,如果我們再找到方法來營造這些環境,并運營這些環境,那我們就找到了企業文化落地的鑰匙!我們就可以擺脫被動,而去主動孕育和培養我們想要的公司文化!
如圖所示:第一個面是企業文化的表現面,由四個關鍵要素組成,是一家公司企業文化最終成果的一個表現;而這樣的表現,不是無中生有,一定是有原因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環境!我們只有營造出了相應的環境,讓共發揮功能,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具體文化表現,所以第二個面叫環境面,實際上,它也是個功能面。那么什么樣的環境發揮功能了,才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接下來我們一共來梳理一下:
首先,對觀念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這家公司的決策執行環境。
決定公司成員行為邏輯、處事哲學、思想觀念的,影響其價值取向的環境,歸根到底就是這家公司的老板、總裁的決策執行環境,這個決策執行環境還會影響到高層的決策與執行,這種影響力還會甚至層層滲透下來,直至基層。這包括這家公司管理者的決策習慣、評判方式,平時遇到爭議的時候,老板是如何決策的,如何評判的;還包括管理者的溝通邏輯、執行風格等,這家公司的管理者喜歡用什么樣的溝通方式與下屬溝通,做起事來的執行風格是如何的等等。所有這些共同營造出來了一家公司的決策執行環境;在所有管理者當中,當然是總裁、老板的相關方式影響最大。
【顧問故事】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于是很多齊國人都穿起了紫色衣服。一時間,紫色衣料價格猛漲,一匹紫布的價格超過五匹素色布的價格。聞聽此狀,齊桓公發愁了,于是向管仲討計,管仲回答:“主公如果想制止這種局面,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同時你還應該對人說,‘我非常討厭紫色染料的氣味。’如果有人穿著紫色衣服來見你,你一定要說,‘離我遠點,我討厭紫色染料的臭氣!’”齊桓公照方抓藥,結果,當天所有的近臣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到第二天,國都臨淄已沒人穿紫色衣服;第三天,整個齊國也找不到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人了。
其次,對員工言行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這家公司的員工成長環境。
就是公司管理者營造的成員成長環境,也就是員工每一天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進化與成長,決定了公司員工最終語言習慣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即成員成長環境決定成員的做事言行。在所有管理者中,中層管理者是打造員工成長環境的主要責任人。成員成長的環境包括很多內容,比如從新員工入職的招聘,錄用我們是一個什么樣的環境?從崗前的培訓到后期的培養是什么環境?公司的淘汰進化團隊的環境如何?公司的人際關系環境如何?這只團隊的職業化水平總體如何等都關系到成員成長環境的營造。這里我用的是成員成長,而不是員工成長,因為中高層管理者實際上也是在這個成長環境中長大的,這個環境對所有公司的人都有影響。
再次,影響公司制度表現的根基當然是公司的機制支持環境。
機制支持環境面向全體員工。同時,這里強調了支持,主要是說公司的制度環境建全不建全?內容合理不合理?與文化相不相符?是不是相匹配的?能不能對文化形成支持等。
最后,影響公司物質表現的環境就是公司的硬件資源環境。
這個主要包括公司的辦公環境與平臺、VI設計、物品陳設、廠房等員工所處硬件資源的環境,還包括一些可見的文化資源,如企業內刊、報紙、紀實等等資源。
所以環境面的關鍵要素可概括為:決策環境、成長環境、機制環境、硬件環境。所有這四個環境疊加在一起,變成一個大的環境(4E),這個環境營造的好壞,功能發揮的優劣,將最終決定著文化在表現面的輸出,文化環境它們間的關系也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達:
文化環境=∫(決策環境,成員環境,機制環境,硬件環境)
細化一下如下圖所示:
環境面的邏輯方向也是一樣,決策執行環境功能會直接影響到成員成長環境的功能;決策執行也會直接影響到機制建設與配套的程度與質量;當然還有我們公司硬件資源的配置;
機制支持的環境同時也是成員成長環境重要的保障;機制通過影響硬件資源的配置,間接影響到成員成長環境。
所以在環境面中,決策執行是因,成員成長是果;決策執行是直接影響成員成長,并通過機制支持是間接影響成員成長;機制支持直接影響成員成長,而通過硬件環境間接影響到成員成長.
這些邏輯方向在圖中一目了然。如果決策執行是我們文化要去“想到”的,機制支持環境、成員成長環境就是我們要“做到”的、而硬件環境是我們能“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