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經濟效益
吳光琛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桂畔海茶文化一條街,以茶文化為旗幟走進了順德人的生活之中,在豐富了順德人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眾多的茶藝商家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使市民一下子就讀懂了文化的經濟效益。
問題就出在讀懂之后,商家的視野里卻忽然被經濟的效益填滿了,原本頗具文化情趣的茶館,轉瞬間便成了“棋牌”休閑的“天堂”,以致于許多的市民在進入茶館之后,不知該消費什么?商家認為,純粹的茶文化已經失去了經濟效益的魅力,變革勢在必行。這究竟是進化抑或是返祖,筆者不敢妄加評論。
筆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茶館經濟效益最佳的時候也正是茶文化日益興盛之時,以茶會友,品茶論道,許多的商機在茶文化中變成現實,既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鼓起了茶藝商家的錢袋子,于公于私,可謂“忠孝”兩全。
而當茶文化退化成“棋牌文化”之后,眾多的茶藝商家也同時發出了“今不如昔”的感嘆,這是否也給商家敲響了一個警鐘,這每一層次的積淀都蘊含著豐富的商機,商家在宏揚茶文化的同時,是否也激活了每一頁茶文化背后的商機呢?
關鍵在于如何深入地挖掘茶文化海洋中的珠貝,構建好每一個茶館的文化特色,以頗具特色的茶文化來享受市民,來滿足市民的文化消費的需求,而不僅僅是在茶館的規模、娛樂的方式等方面的關注。
文化來身就具有經濟效益,但如果用非文化的方式來經營,其異化的雜音就會越來越大,商家們是否該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