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接觸到一些民營企業,雖然初具規模,但內部管理不容樂觀,我暫且粗略羅列一些現象:
—— 管理方法簡單粗放。管理者不會管理的現象比比皆是,忽視知識更新,不讀書、不看報,不鉆研管理問題,忽視修身,領導能力缺乏,任務安排不下去,指令難以貫徹,工作中抱殘守缺。甚至一些企業沒有財務報表,不懂財務分析,拍腦袋決策,意氣用事。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生產現場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漏洞百出,卻不能高度重視,認為在行業內尚不是最差的,對問題的嚴重性和規范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正確的認識,莫名排斥專業管理機構的建議和幫助。
——老板素質良莠不齊。 多數企業老板作為投資方和企業法人,肩負自主經營的第一責任,承擔自負盈虧的投資風險,付出披星戴月、廢寢忘食的辛勞,經受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考驗。論公,他們是納稅人,不僅為社會緩解了就業壓力,而且維護了社會穩定;論私,他們為各階層提供了工作機會,搭建了成長平臺,使更多人得到基本物質保障的同時,學習增長了技能本領,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但也有一些老板們自以為是,居功自傲,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董事長不“懂事”,總經理不會管理,在賭桌上不惜一晚上輸掉幾十萬,在酒吧里兩小時消費幾萬元卻心安理得。 高層間爭權奪利就是不要責,共苦卻不能同甘,給企業造成嚴重危機。
—— 根基不穩盲目擴張。有些民營企業剛剛在某一行業打下一點基礎,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就要多元化擴張,向自己不熟悉的行業挺進,或者不切實際地搞連鎖開分店,卻沒有相應的人才、資金、管理做為擴張的堅強后盾,結果搞得前功盡棄,全軍覆沒。還有些民營企業根本沒有一個長遠的符合市場和自身條件的長遠規劃,從一開始就處于一種賭徒下注式的方法去經營企業。賭對了,企業就發展了;賭錯了,就關門大吉。
—— 人心不齊一盤散沙。多數民營企業沒有根據自身特點確立符合實際的核心價值觀,而是完全憑借創辦者的個人好惡做為評判一切事物的標準,順眼的人就留,順心的事就做,管理就是打和罵,手段就是獎和罰,其后果必然是企業形不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員工來得快散得也快。民營企業的老板們總在抱怨找不到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卻從不考慮自己靠什么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業中沒有形成健康的倫理觀念,下級不尊重上級,員工不尊重管理者,管理者不尊重老板,一級不服從一級,互相不信任,不配合,彼此猜疑抱怨排斥詆毀,嚴重的人員內耗,耗掉了工作效率,耗掉了企業競爭力,也毀掉了企業發展前途。
民營企業“三年”悲劇不能上演了,想要發展,就必須首先治好自身痼疾,或者自己治,或者請人治,舍此別無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