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從中國進口過產品的人都可以證明,大多數中國制造商的計劃流程問題多多。可悲的現實是,當貨船只遲到10天時,買家們已經很高興了。
但是,這種精確性的缺乏來自哪里呢?是銷售人員過度熱情的結果嗎?不完全是。
本文中,作者羅列了在眾多中國企業里觀察到的7個重要問題。
1、缺乏穩定性
總是有緊急情況發生,也就是,有的客戶比其他人吵得更大聲。因此老板優先處理他們的訂單。結果,生產人員總是會得到通知:“這個要加快進度”、“實際上這個更緊急”等等。
為什么這是一個問題呢?因為這會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相反,一個穩定的計劃可以幫助企業將變數最小化、充分使用人力、將混亂最小化等等,最終,這就意味著更低的成本。
2、針對重復性操作,沒有標準化的時間表
一個嚴謹的生產商會如何為一個新產品報價呢?要先查看原材料成本,然后估算每一個生產工序所需的時間。通過跟蹤制作樣品所需的時間并應用經驗法則,這個流程可以相對非常精準。
一旦生產定期運轉,就可以請一個工業工程師來進行工時研究,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設定工人應該獲得的酬勞的數量,而是為了一個更好的計劃流程。(同時也可以幫助生產部門估算他們的效率。)
但是,大部分中國企業都不努力使用科學方法來預測流程時間,他們的狀況如何呢?他們很可能在任何生產環節延后20%,有時候甚至延后100%!(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生產開始后經常會提高價格?)
相關閱讀:工廠組織結構圖暴露的7個常犯錯誤;中國工廠管理不佳的7個信號
3、單批次數量過大
中國企業主熱衷于花最低的價格來購買零部件,由此他們就常常需要一次性購買一大批零部件。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某個配件的庫存可以長達6到8個月。
不幸的是,這些大批量的貨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生產完成。因此,幾天、甚至幾周時間就浪費在這里了。零部件存下后,企業內部會發生什么事呢?企業為了獲得生產效率,會生產比訂單數量更大的產品。同樣的邏輯。
這樣做不僅不能節省成本,還會延長生產周期。
4、對整體系統缺乏理解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產品經理是否聰明,就問問他是否了解企業面臨的瓶頸(通常都有至少一個瓶頸),以及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提高生產能力。
同樣的,生產經理常常不理解在制品(WIP)庫存對生產時效的影響。按照數學關系原則,更多的在制品意味著更長的交貨時間。
最后,常常沒有預設緩沖期。很多企業在計劃時就加上4到8天時間,因為他們知道,總會有狀況發生,但是有些沒經驗的企業主甚至不會想到這些。
5、缺少跟進措施
好的企業至少每周要檢查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所有訂單的發貨日期。這樣的操作是可行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也是可行的。但是很多企業都沒有做這樣的定期檢查。這是個錯誤。
事實上,我發現人們很喜歡開會,也就是喜歡臨時召集起來討論緊急事務。但是舉辦定期會議,基于數據討論狀況,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因此,總經理有必要強迫他的員工制定這樣的會議計劃。
6、由不同的個人或部門輪流做準備
我近期看了一個企業的計劃流程,從得到訂單到確認訂單,他們花了7天時間。銷售團隊需要一天時間準備將所需信息以正確的格式呈現,然后計劃和采購團隊需要幾天來準備賬單資料、核對庫存、通知供應商等等。
這樣做的問題是,內部流程需要進行簡化和標準化,而且,每一個部門都要等前面的部門完成工作后再開始自己的部分。解決方案是將現有流程簡化如下:
7、與人力資源經理沒有協作
如果訂單夠大,提前幾星期就應該開始雇傭更多生產員工。這本來是常識,但是很顯然,很多組織都缺乏常識。人力資源經理應該至少每周得到一份關于未來訂單的一覽表,以調整員工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