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對于企業管理、發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已是大多數企業的共識。然而當今培訓行業比較混亂,令企業在選擇培訓服務的時候存在疑惑,甚至恐懼。我是一名培訓愛好者,多年在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和培訓公司和培訓老師接觸不少,經常參加各種類型的培訓課程。目前我業已成為一名職業講師,為了吸取前人經驗和教訓,對培訓行業尤為關注。
現就我觀察到的一些怪狀總結如下,供企業培訓部門和培訓同行們參考。本人水平有限,不到之處,其讀者諒解,歡迎來電來函交流。
一、宣傳怪象
一)自我介紹吹牛型。陌生場合自我介紹是必要的。在參加xx大師的培訓時,發現他的自我介紹居然長達一個小時,講自己以前如何如何輝煌,現在如何如何厲害,這還不算,居然要拉他的同事來介紹,又是一個小時。天啊,六個小時的課,居然自我介紹就占了三分之一!好幾千塊錢就買了這兩個人的自我介紹。值不值,我不知道,反正我認為不值。
建議:一般課件或宣傳資料都印有老師的介紹和聯系方式,上課時沒有必要特別自我介紹了,即使要介紹,最好不要超過3~5分鐘。記住學員是花錢來聽課,不是聽你自我介紹。
二)頭銜夸張型。客戶在選擇講師時確實會很關注培訓師的過去經歷,所以講師適當展示自己的工作經歷和職務,是必要的,關鍵在于適當。現在各種機構的評選活動很多,各種類型的都有,什么全球十大、亞洲十強、頂尖級、大師級…的講師漫天飛舞,博士、雙博士到處都是。當然其中不乏真實可信的,但不可否認有許多的自封的、出錢給一些不規范的民間機構封的。請問哪來的那么多大師啊,季羨林、錢學森他們自己都很謙虛,不敢稱自己大師,是大家公認的大師。南懷瑾說自己是學生,只是懂一點。
建議:培訓經理在甑選是要冷靜分析其真偽。
建議:講師們在介紹時要慎重。介紹的核心在于精要。相反,對于簡歷介紹越長者,不能說明你的經歷很豐富,而是說明你在用一些外在的東西來裝飾自己,自信心有點問題。還原本來面貌很重要,踏踏實實地服務好你的學員,建立起口碑。柏林是剛入行不久的培訓師,所以我只能告訴客戶我目前只是一名剛入行不久的培訓師,但我有信心上好自己的課。至于我曾經拿過哪些證書,獲過什么榮譽,不重要。關鍵是兢兢業業本課上,相信只要課程讓人滿意,客戶會幫我宣傳的。
三)全能型。我見過許多講師的簡介。感覺無所不能,課題一長串。有一次在某培訓網上看到一位講師的課程表,足足排了三頁,估計有九十項之多。真是太厲害了,請問培訓經理,您敢請嗎?
建議:培訓經理在甑選講師時,要注意講師的專注度,一般一位講師在一到兩個相關領域里開發相關的幾個課題是可能的。以我個人的經驗,超過十五門課程的講師,就要謹慎對待,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建議:講師首先要定位好自己,特別是像我一樣剛入行的講師,不要好大喜功,結合自身以往的經驗專注在相關的一兩個領域,扎扎實實做好屬于自己的課題,自己積累了一定的講臺經驗,再做適當的拓展。
柏林的定位是:一、面對中小型制造型企業;二、提供員工培訓和管理咨詢服務。其中員工培訓:指企業中基層員工的心態建設和職場基本功訓練。管理咨詢:指質量體系建設、人事制度建設、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注:①人事與人力資源概念不同,其職能有交叉的部分,更有差異的部分。②我的十四年的職場經歷主要是:iso9000推行和咨詢、人力資源管理和員工教育訓練三方面的工作。)
四)著作和光碟。講師出版書碟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優秀的出版物是讀者的精神財富。然而有部分講師出書碟是純粹推銷目的,如果所出書碟內容質量好,那也無可非議。關鍵是有些書簡直是精美的垃圾,印刷精美,內容拼湊,甚至錯誤頻出。
建議:如果講師有書碟,最好能自己買來鑒賞一下,或者上網了解,現在出書不難,出好書不易。
建議:孔子說述而不作,那是圣人的謙虛。作為培訓師,應該計劃出書,更應該出好書,火候不到,不要隨便跟風,許多讀者有火眼金睛的。
五)耀眼的數字。很多老師干夸海口,說自己的培訓學員滿意率達到100%,至少97%以上。我卻不敢保證,眾口難調,根器不一,其實,神很難保證,何況培訓師是人呢?不信的話可上網看看,即使培訓大師余世維都不免有許多非議呢?何況真正大師又有幾個呢?但如果滿意率在70%以下,您有權利不付課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