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置管理師5S活動的深入和發展,是處理好生產過程中人、工具、物料、場所、設備這些主要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科學化、合理化、秩序化、文明化的現場安排放置活動。
1.人與物的三種結合關系
在企業生產活動中,構成生產的要素有材料、半成品、機械設備、工夾模具、操作人員、工作方法、生活環境等,歸納起來就是人、物、場所、信息等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是人與物的因素,只有人與物合理結合,才能使生產有效率地進行。人與物的結合可分為三種狀態:
(1)A狀態:即人與物可以立即結合并發揮效能的狀態。例如,操作人員使用的各種工具、量具,由于擺放地點合理而且固定,當需要時能立即拿到或做到得心應手。
(2)B狀態:即人與物處于尋找狀態或尚不能很好發揮效能的狀態。例如,操作者需要一種工具,以輔助完成某一零件的加工,但因放置雜亂或忘記了這種工具的放置處,因尋找浪費了時間;或者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下,遠離加工設備,每次加工、走路或彎腰取用半成品,既影響了工時,又增加了勞動強度。
(3)C狀態:人與物無關狀態。某種物品與人、生產工作無關,不需要人與物的結合。例如,生產現場中的垃圾、廢品、切屑,以及與現場無關的生活用品等。這些物品存放在生產現場,將占據作業面積,影響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因此,定置管理就是要通過相應的設計,改進和控制、消除C狀態;對B狀態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轉化為A狀態并長期保持下去。
2.人、物與場所關系
(1)人的狀態
作業者在生產現場中按其工作的狀態也可分為三種。
A狀態:良好狀態,應保持下去;
B狀態:有部分工作需改進;
C狀態:無效勞動過多,應避免發生。
(2)場所本身狀態及對人的影響
A狀態:良好的作業環境及作業條件,能保證作業者精神集中、心情舒暢,操作過程中無多余動作,疲勞因素最少;
B狀態:需改進的環境及作業條件,對操作者有一定影響,勞動強度大,無法連續作業,易疲勞;
C狀態:需徹底改進的環境。如作業現場雜亂無章、物品無固定位置,人與物的結合處于尋找狀態等。
3.物與場所的結合,即定置管理
(1)區域定置
●劃分現場區域:分為半成品區、成品區、返修品區、廢品區等;
●信息標準化:用不用的顏色表示各種信息,如不良品區用紅色,合格品區用綠色等。
(2)設備定置。根據設備的不同類型及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確定每臺設備的固定位置或運行路線。
(3)倉庫定置。是通過調整各種儲備物品的位置,使倉庫秩序化,消除混亂,做到及時、準確地向各生產工序提供所需的材料、零部件、工夾具及測量儀器等各種物品。
(4)人員定置。就是現場工作人員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保持穩定,按規定的時間、規定的要求工作,按規定的路線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