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匆忙出門,經常忘了帶鑰匙,把鑰匙拴在褲腰上傻瓜出門都帶上鑰匙,這個做法也是智愚法
智愚法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如何去防止錯誤發生的方法。通常人性的弱點總是在怪罪一件錯誤的發生,而較少去動腦筋想想如何去設計一些方法來避免錯誤的發生。這也難怪,因為我們背負了歷史的包袱那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而事實上,許多人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把它當做“做錯事是正常應該有的現象”的負面意義。事實上,這句話的積極意義是在鼓勵吾人“不要怕改過,有了錯誤應該徹底檢討,努力改過向善”。
防呆法的含義
智愚法,其義即是防止呆笨的人做錯事。亦即,連愚笨的人也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故又稱為愚巧法。日本的質量管理專家、著名的豐田生產體系創建人新江滋生(Shingeo Shingo)先生根據其長期從事現場質量改進的豐富經驗,首創了POKA-YOKE的概念,并將其發展成為用以獲得零缺陷。
狹義:如何設計一個東西,使錯誤絕不會發生。
廣義:如何設計一個東西,而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的程度。
因此,更具體的說“智愚法”是:
1.具有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的構造──不需要注意力。
2.具有外行人來做也不會錯的構造──不需要經驗與直覺
3 具有不管是誰或在何時工作都不會出差錯的構造──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度的技能。
防呆法的功用
1.積極:使任何的錯誤,絕不會發生。
2.消極: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程度。
防呆法的應用范圍
任何工作無論是在機械操作,產品使用上,以及文書處理上皆可應用到。
防呆法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智愚法”時,有以下4原則可供參考:
1.使作業的動作輕松
難于觀察、難拿、難動等作業即變得難做,變得易疲勞而發生失誤。區分顏色使得容易看,或放大標示,或加上把手使得容易拿,或使用搬運器具使動作輕松。
2.使作業不要技能與直覺
需要高度技能與直覺的作業,容易發生失誤.考慮治具及工具,進行機械化,使新進人員或支持人員也能做不出錯的作業。
3.使作業不會有危險
因不安全或不安定而會給人或產品帶來危險時,加以改善使之不會有危險.又,馬虎行之或勉強行之而發生危險時,設法裝設無法馬虎或無法勉強的裝置。
4.使作業不依賴感官
依賴像眼睛、耳朵、感觸等感官進行作業時,容易發生誤。制作治具或使之機械化,減少用人的感官來判斷的作業。又,一定要依賴感官的作業,譬如,當信號一紅即同時有聲音出現,設法使之能做二重三重的判斷。
智愚法的進行步驟
智愚法進行方法的基本步驟如下:
步驟1、發現人為疏忽
• 發生何種之人為疏忽,搜集數據進行調查,重估自己的工作找出疏忽所在。
• 平常即搜集像異材混入、表示失誤、數量不足、零件遣忘、
• 記入錯誤等之數據,加以整理即可發現問題點。
• 調查抱怨情報、工程檢查結果、產品檢查結果之數據,掌握發生了何種之問題。
步驟2、設定目標,制定實施計書
目標具體言之盡可能以數字表示。計書是明示「什么」「什么時候」「誰」「如何」進 行。
步驟3、調查人為疏的原因
盡可能廣泛的收集情報呈數據,設法找出真正的原因。
步驟4、提出防錯法的改善案
若掌握了原因,則出創意將其消除。提出創意的技法有腦力激蕩法、檢核表法、5W2H法、KJ法等。
步驟5、實施改善
有只在自己的戰場中進行者,有與其它部門協力進行者,有依賴其它部門進行者。
步驟6、確認活動成果
活動后必須查核能否按照目標獲得成果。
步驟7、維持管制狀態
智愚法是任何人都能使作業不出差錯之一種構造。不斷的注意改善狀況,若發生新問題時要能馬上處理,貫徹日常的管理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防呆法的基本原理
• 排除化:剔除會造成錯誤的要因。
• 替代化:利用更確實的方法來代替。
• 容易化:使作業變得更容易、更合適、更獨特,或共同性以減低失敗。適合化、共同化、集中化、特殊、個別化。
• 異常檢出:雖然已經有不良或錯誤現象,但在下一制程中,能將之檢出,以減少或剔除其危害性。
• 緩和影響:作業失敗的影響在其波及的過程中,用方法使其緩和或吸收。
智愚法的應用原理
1.斷根原理
將會造成錯誤的原因從根本上排除掉,使絕不發生錯誤。
(1)借“排除”的方法來達成
例:錄音帶上若錄有重要的資料想永久保存時,則可將側邊防再錄孔之一小塊塑料片剝下,便能防止再錄音。
2.保險原理
借用二個以上的動作必需共同或依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
(1)借“共同”動作必須同時執行來完成
例:開銀行保險箱時,須以顧客之鑰匙與銀行之鑰匙,同時插入鑰匙孔,才能將保險箱打開。
例:操作沖床之工作,為預防操作人員不小心被手夾傷,所以設計一雙手必須同時按操作鈕下去,才能執行工作。
3.自動原理
以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原理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或不執行,以避免錯誤之發生。目前這些自動開關非常普遍,也是非常簡易的“自動化”之應用。
(1)以“浮力”的方式來控制
例:抽水馬桶之水箱內設有浮球,水升至某一高度時,浮球推動拉桿,切斷水源。
(2)以“重量”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電梯超載時,門關不上,電梯不能上下,警告鐘也鳴起。
(3)以“光線”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自動照相機,光線若不足時,則快門按不下去。
(4)以“時間”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洗手間內的“烘手機”,按一次只有“一分鐘”,時間一到自動停止。
(5)以“方向”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超級市場內進口及出口之單向欄柵,只能進不能出。或只能出不能進。
(6)以“電流”用量的方式來完成
例:家庭的電源開關皆裝置保險絲,用電過量時,保險絲就熔斷,造成斷電。
(7)以“溫度”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家庭內冷氣機之溫度控制,冷度夠時,自動停止,溫度上升時,自動開啟。
(8)以“壓力”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廚房內之快鍋內壓力過大時,則“液壓閥”就開啟,使鍋內之壓力外液以免造成爆炸之危機。
(9)以“計數”控制的方式來完成
例:防止忘記換基片
改良前:因基片磨損而必須換基片,但因忘記換基片而使基片尖端發生不合標準情形,此時即成為不合 于塊金(NUGGET)直徑之標準。
改良后:使控制盤記憶常數達到基片換裝之常數時即停止機械。
4.相符原理
借用檢核是否相符合的動作,來防止錯誤的發生。
(1)依“形狀”的不同來達成
例:個人計算機與監視器(monitor)或打印機之連結線用不同之形狀設計,使其能正確連接起來。
(2)依“數學公式”檢核方式來完成
例:“100029608”這一組數字中,最后一字為檢查號“8”。 “8”之由為系將每一位數字加起來得為18(1+0+0+0+2+9+6+0=18),取個位數“8”做為檢查號碼。
假如有人將此數字寫錯為“100029508”則“1+0+0+0+2+9+5=17”個位數為“7”與原先之檢查號碼“8”不符合,所以顯然“7”與原先之檢查號碼“8”不符合,所以顯然“100029508”這一組數字不對。
此種應用情形在計算機中常見到。此為一簡單之例子。
3)以”發音”方式來檢核
4)以“數量”方式來檢核
例:開刀手術前后必須點核數量有否符合,以免有工具遺留在人體內,忘了拿出來。
5.順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順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編號順序排列,可以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
(1)以“編號”方式來完成
例:流程單上所記載之工作順序,依數目字之順序編列下去。
例:兒童之勞作教材,加以編號依序工作,終能完成模型玩具。
(2)以“斜線”方式來完成
例:許多檔案歸檔在資料柜內,每次拿出來看之后,再放回去時,放錯了地方,可用斜線標志的方式來改 善這個問題。
6.隔離原理
借分隔不同區域的方式,來達到保獲某些地區,使其不能造成危險或錯誤的現象發生。隔離原理亦稱保獲原理。
例:家庭中危險的物品放入專門之柜子中加鎖并置于高處,預防無知的小孩取用而造成危險。
例:家庭中之鍋鼎把手煮菜時太熟,加上電木隔熱不夠時,仍需戴手套或取濕布來拿鍋鼎以達保獲之作用。
例:電動圓鋸有一保獲鋸片套,以防止鋸到手。
7.復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復制”方式來達成,省時又不錯誤。
(1)以“復寫”方式來完成
例:緊常見到的例子就是“統一發票”。
(2)以“拓印”方式來完成
例:信用卡上的號碼都是浮凸起來的,購物時只須將信用卡放在拓印機上底下放上非碳復寫紙,將滾軸輾過即可將號碼拓印在紙上,又快又不會發生錯誤。
(3)以“復誦”方式來完成
例:軍隊作戰時,上級長官下達命令之后,必須由屬下人員,將命令復誦一次,以確保大家完全明了命令之內容避免錯誤的發生。
8.層別原理
為避免將不同之工作做錯,而設法加以區別出來。
(1)以線條之粗細或形狀加以區別
例:所得稅之申報單
將申報人必需填與之數據范圍記載在粗線框內。
例:回函條請沿虛線之位置撕下。
(2)以不同之顏色來代表不同之意義或工作之內容
例:公文卷宗 紅色:代表緊急文件,白色:代表正常文件,黃色:代表機密文件
例:在生產在線將不良品掛上“紅色”之標貼,將重修品掛上“黃色”之標貼,將良品掛上“綠色”之標貼
9.警告原理
如有不正常的現象發生,能以聲光或其它方式顯示出各種“警告”的訊號,以避免錯誤的發生。
例:車子速度過高時,警告燈就亮了。
例:安全帶沒系好,警告燈就亮了,或車速開不快了。
例:操作計算機時,按錯鍵時,發出警告聲音。
10.緩和原理
以借各種方法來減少錯誤發生后所造成的損害,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錯誤的發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損害的程度。
例:雞蛋之隔層裝運盒減少搬運途中的損傷。
例:加保利龍或紙板以減少產品在搬運中之碰傷。
例:原子筆放在桌上老是被別人不經意中拿走,怎么辦呢?貼上姓名條或加條繩子固定在桌上。
總之,防錯+識錯+糾錯的三部曲的流程系統法=零差錯。詩曰:
防錯讓傻瓜都做不錯
在線實時自動全檢錯
傻瓜做錯了及時知錯
及時調整糾偏和糾錯
防錯檢錯糾錯系統法
系統流程產品零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