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構成
一般情況下,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可以分解為六個組成部分:一段時期內平均需求、需求趨勢、季節因素、周期因素、隨機誤差及自相關。
周期性因素是很難確定的,因為周期時間可能未知,或者周期的原因可能為考慮到。對需求的周期影響還可能來自于政治大選、戰爭、經濟條件或社會壓力等等。
隨機誤差是由于偶發時間造成的。從統計學角度來講,當需求的所有已知成因(平均值、趨勢、季節、周期和自相關)都從總需求中排除后,剩余的就是需求的不可知部分。如果人們無法確定這些剩余部分的成因,就假定其為純隨機原因。
自相關表明了事件的持續性。細言之,即某一數據的期望值與其自身的歷史值高度相關。例如在排隊理論中,所排隊列的長度就是高度自相關的。即,如果某一隊列在某一個時刻較長,則在這之后較短的一段時間內,該隊列仍將是長隊列。
如果需求是隨機的,則各周期的需求變化可能非常大。如果存在高度自相關,則此需求變化就不會很大。
需求通常呈一定的趨勢性,常見的趨勢有:線性趨勢、S型趨勢、漸進趨勢和指數趨勢等。對需求趨勢的分析即趨勢分析通常是預測的起點,然后根據季節效果、周期和可能影響最終預測結果的其它事件,對這些趨勢曲線加以調整。
獨立需求
獨立需求是指企業的與其它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無關的對某種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獨立需求不能直接從其它產品的需求中派生出來。典型的獨立需求如: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銷售量等。
對于獨立需求,企業可以有以下管理辦法:
一、 發揮積極作用,影響需求。企業可以實行增加銷售人員壓力、獎勵員工、對顧客進行有獎促銷、將工資與銷售額掛鉤、降價等活動,這些行為會使需求增加。反之,抬高價位都會使需求減少。
二、 被動、簡單地相應市場需求。由一些原因導致企業可能不是試圖去改變需求狀況,而只是簡單地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如果企業正滿負荷運營,它也許就不想去改變需求狀況。其它可能的原因包括:廣告費用過高,企業無力改變需求;市場規模一定且處于穩定狀態,需求超出其控制范圍(例如只有唯一的供應商)。此外,諸如競爭、法律、環境、道德倫理等因素也是企業只能被動地接受市場需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