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豐田公司按生產將工人分組,每個小組隨時糾正本組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且定期集體討論,提出改進工藝流程的建議,這就是成組技術和質量控制的早期形式。當然在剛剛實施隨時糾正錯誤的做法時,組裝線老是停下來,但當所有的工作小組掌握了經常出現的差錯,并對發現差錯原因有了一定經驗之后,差錯的數量大為減少。
因為每個工作小組的工人對他們的生產負責,所以他們有權決定如何提高生產力水平,并自己實施改進措施,也就是說工人有進行決策的權力。而在授權給生產小組方面,除了給予他們改進生產的權利,還賦予工作組長強大的行政權力,組長可以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晉升工作出色的成員。這種管理方式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文化,為日后精益制造模式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減少資源浪費是核心
精益思想和浪費直接對立。浪費包括很多類型,如:閑置的庫存、不必要的工序、商品的不必要運輸、超過需求的生產、人員的不必要調動、各種等待等,所有這些日常生產中可能很少為人們所注意的活動,都是精益思想反對和致力消除的。從企業獲取訂單到生產過程,再到最后的銷售,消除浪費的思想貫穿始終。
出于消除浪費的考慮,出現了“拉動”式生產方式,這與傳統的“推式”原理正好相反。從滿足客戶的需求到生產流程內部,都是采用這樣方式:工廠的生產需求由客戶決定,而在進行生產時,每一個生產過程如何生產都是由下一個生產過程的需求決定,如果沒有需求,一定不生產額外的產品,從而消除額外庫存。
企業生產中的這種“拉動”式生產,通常通過“看板”機制來實現,
每一個生產過程通過“看板”確認下一個“客戶”是否有請求,有了請求才進行生產。jit是基于這種“拉動”式的供貨機制,即以合適的零件、好的質量、正確的數量,在合適的時間提供給生產,只有在需要生產的時候,才調用合適的物資。而jit機制后來用于與供應商的合作,這樣生產商的大部分物資都可以存放在供應商那里,從而減少了制造企業自身的庫存。
在企業內部,車間之間不必要的運輸也是一種浪費,有效地設計生產車間的順序,可以消除這種浪費。同樣地,車間內部的位置確定也應該圍繞生產小組的流程設計來安排。
消除浪費是精益思想的核心,準時生產和零庫存是降低生產成本和縮短生產周期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全面質量管理是保證產品質量,達到零缺陷目標的主要措施,而成組技術是實現多品種、按顧客訂單組織生產、擴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技術基礎。可以說準時生產、全面質量控制、成組技術是精益制造的主要支柱。
bpcs精益制造流程
今年6月份ssa gt將“精益制造流程(lmp)”作為bpcs(business planing and controling system)8.0的一部分推出,成為首家為“精益制造”提供集成解決方案的erp廠家,對那些期望轉向精益的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
由于精益制造模式本身的局限,它更適合產品生產和經營環境相對穩定的制造企業,也就是說它適用于工藝路線比較固定、產品比較固定的生產過程,比如汽車、家電等行業。也正因為此,lmp可適應按訂單制造和按訂單采購兩種業務。
在按訂單生產的企業中,它基于單元式制造和拉式系統??蛻粲唵伪唤邮芎?,便被包括在生產單元的工作負荷中,新的“單元工作臺(cell workbench)”程序允許生產計劃員在制造單元內調整客戶訂單的計劃和生產,并將訂單下達到生產。整個過程無需經歷主生產計劃、計劃訂單創建、計劃訂單下達等流程,所有生產都是由客戶訂單進行計劃和控制。單元工作臺可以按日期顯示等待下達的訂單,并附有按天顯示的單元負荷與能力狀況對比圖。訂單的重新計劃將動態調整負荷圖。
實際生產時,每個生產單元中的實際控制是通過“看板”而不是帶有生產列表的車間訂單獲得。可對照客戶訂單,在成品級進行生產報告,并具有組件(物料)及標準人工多級反沖功能。根據生產報告,項目自動被分配給所屬客戶訂單,此訂單便可以發貨。
而對于按訂單采購的項目,接受客戶訂單后便自動下達一個采購訂單。當采購訂單收貨時,項目自動被分配到它所屬的客戶訂單,并將該訂單轉為提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