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平衡計分卡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偉大的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源自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與諾朗頓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執行長David Norton于90年所從事的“未來組織績效衡量方法”一種績效評價體系,當時該計劃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傳統以財務量度為主的績效評價模式,以使組織的戰略能夠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平衡計分卡已經發展為集團戰略管理工具和績效管理工具,在集團戰略規劃與執行管理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衡計分卡主要是通過圖、卡、表來實現戰略的規劃。
戰略地圖(Strategy Map) ,由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和戴維•諾頓(David P. Norton)提出。他們在對實行平衡計分卡的企業進行長期的指導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企業由于無法全面地描述戰略,管理者之間及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無法溝通,對戰略無法達成共識。“平衡計分卡”只建立了對戰略進行管理的一個框架,而缺乏對戰略進行具體而系統、全面的描述。2004年1 月,他們兩位的第三部著作《戰略地圖——化無形資產為有形成果》出版。
戰略地圖是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發展來的,與平衡計分卡相比,它增加了兩個層次的東西,一是顆粒層,每一個層面下都可以分解為很多要素;二是增加了動態的層面,也就是說戰略地圖是動態的,可以結合戰略規劃過程來繪制。
戰略地圖是以平衡計分卡的四個層面目標(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層面、學習與增長層面)為核心,通過分析這四個層面目標的相互關系而繪制的企業戰略因果關系圖。其核心內容包括:企業通過運用人力資本、信息資本和組織資本等無形資產(學習與成長),才能創新和建立戰略優勢和效率(內部流程),進而使公司把特定價值帶給市場(客戶),從而實現股東價值(財務)。
學習戰略地圖的前提是學員已經對平衡計分卡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戰略地圖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戰略地圖來描述戰略,繪制戰略地圖的思路和步驟。如何通過戰略地圖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將戰略進行分解落實到部門和崗位,落實到具體的行動計劃之中,最終實現戰略落地。
【授課對象】
企業高層和中層管理者、各職能管理部門負責人、各項業務主管等。
【課程大綱】
說明:1、根據企業的需要課程內容可做調整;2、培訓所需標準課時為 6 課時(1天)。
模塊一、平衡計分卡概述( 課時)
平衡計分卡的由來
平衡計分卡原理
用平衡計分卡設計和分解指標
模塊二、戰略管理和平衡計分卡( 課時)
戰略管理的一般模型
實例-AB公司戰略制定流程
戰略管理過程中如何使用平衡計分卡
討論:你們公司是如何進行戰略管理的?你認為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模塊三、戰略地圖原理( 課時)
什么是戰略地圖?
戰略地圖的四個層面
財務層面
客戶層面
內部運營層面
學習與增長層面
討論:使用戰略地圖描述戰略的好處有哪些?
模塊四、戰略地圖繪制( 課時)
戰略地圖繪制的一般思路
戰略地圖繪制的六個步驟
戰略地圖示例
案例:戰略地圖的應用
模塊五、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應用( 課時)
應用案例介紹
平衡計分卡的實施
戰略如何落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