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說明】
平衡計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源自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與諾朗頓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執行長David Norton于90年所從事的“未來組織績效衡量方法”一種績效評價體系,當時該計劃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傳統以財務量度為主的績效評價模式,以使組織的戰略能夠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平衡計分卡已經發展為集團戰略管理工具和績效管理工具,在集團戰略規劃與執行管理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衡計分卡主要是通過圖、卡、表來實現戰略的規劃。
平衡計分卡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偉大的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自創立以來,在國際上,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很快引起了理論界和企業界的濃厚興趣與反響。
平衡計分卡的出現,使得傳統的績效管理從人員考核和評估的工具轉變成為戰略實施的工具。使得領導者擁有了全面的統籌戰略、人員、流程和執行四個關鍵因素的管理工具。使得領導者可以平衡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確保持續發展的管理工具。
平衡計分卡打破了傳統的單一使用財務指標衡量業績的方法。而是在財務指標的基礎上加入了未來驅動因素,即客戶因素、內部經營管理過程和員工的學習成長。平衡計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及學習與發展四個方面的指標之間的相互驅動的因果關系展現組織的戰略軌跡,實現績效考核——績效改進以及戰略實施——戰略修正的戰略目標過程。它把績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組織的戰略層面,使之成為組織戰略的實施工具。
平衡記分卡方法的引入改變了企業以往只關注財務指標的考核體系的缺陷,僅關注財務指標會使企業過分關注一些短期行為而犧牲一些長期利益,比如員工的培養和開發,客戶關系的開拓和維護等。平衡記分卡最大的優點在于:它從企業的四個方面來建立起衡量體系:財務、客戶、業務管理和人員的培養和開發。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其他三類指標的實現,最終保證了財務指標的實現。同時平衡記分卡方法下設立的考核指標既包括了對過去業績的考核,也包括了對未來業績的考核。
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國際上先進的戰略管理工具和績效管理工具,使用工具對公司戰略和經營計劃進行分解,落實到部門或者崗位,落實到具體的行動當中。通過對業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達到獎優罰劣、有效激勵的目的,提升企業整體績效、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的目標。
【授課對象】
企業高層及中層管理者、戰略管理負責人、績效管理負責人、生產運營部門業務骨干等。
【課程大綱】
說明:1、根據企業的需要課程內容可做調整;2、培訓所需標準課時為 12 課時(2天)。
模塊一、平衡計分卡( 課時)
平衡計分卡的由來
平衡計分卡原理
用平衡計分卡設計和分解指標
模塊二、戰略地圖( 課時)
戰略管理的流程和內容
戰略地圖原理
戰略地圖繪制
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應用
模塊三、平衡計分卡與績效管理( 課時)
績效管理概述
平衡計分卡在績效管理中的應用
績效指標的設計
績效指標的含義及其分類
績效指標的意義及作用
績效指標設計與選擇
績效指標的分解
績效指標常見問題
模塊四、業務考評與激勵( 課時)
業務考評常見問題有哪些?
業務考評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提煉業務考評指標?
如何對業務進行考評?
考評的結果如何應用?
如何有效地激勵業務管理團隊?
模塊五、案例( 課時)
案例1:某股份公司(集團)績效管理及其特點
案例2:某綜合型大型國企績效考核介紹
案例3:某知識型公司績效管理和薪酬體系
案例4:某IT公司績效考核辦法
案例5:某公司薪酬與績效管理體系方案
案例6:AB集團精益戰略管理系統-平衡計分卡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