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講過,一個好的銷售員,其業務來源應符合4321法則,即:40%的業務來自老客戶的重復購買,30%的業務來自客戶的介紹和推薦,20%來自己的朋友圈子,10%來自自己重新開發。我以前就常犯一個錯誤:
培訓結束后,經常有銷售人員問我:哪些客戶適合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又適用于哪些客戶?其實,這個匹配過程在機械設備行業還是相當容易。因為機械行業的產品與客戶剛好都可以分為四大類,而這四大類又剛好一一對應
案例:有一位負責賣梳子的銷售主管,他手下一共有甲乙丙三位銷售員。一天,他給三位下屬布置了一個任務,把梳子賣給和尚。 一個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匯報各自銷售實踐成果。甲先生僅僅只賣出一把,乙先生賣出
近日,我與一培訓機構負責人溝通時,我告知我是主講工業品銷售系列課程,但他的回答卻一語驚人:“不好意思,我們公司主要提供企業內訓和公開課服務,沒有工業企業培訓。”話一落語我頓時暈倒。我由此感慨,很有必
在大型銷售項目中,有兩類人顯得非常重要,甚至是一錘定乾坤,那就是決策人和影響人。這兩類人是愛的人也多,恨的人也多,許多人也至始至終難以化解心坎上的結。真的是那樣難嗎?KM法就可以解開我們的心結。
內線,一個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概念。你可以從他那里知道目前項目進展到了哪個程度,競爭對手的情況,客戶組織內部態度的變化等等信息。總之,擁有一名內線,就意味著你在一座裝修嚴密的建筑上鑿開了一個小小的洞
培訓中,經常看到很多銷售人員在積極的討論兩個問題:如何贏取客戶的信任?如何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如何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這對他們而言已不是難題,他們都采取問題漏斗和SPIN提問來
主題:項目前期,轟轟烈烈;項目后期,偃旗息鼓;我們該如何使項目柳暗花明? 案例: 2008年10月,上海HG公司因市場拓展部經理綜合素質偏低,對技術不懂,從事電力系統的儀表項目營銷。 分布在全國六個
主題:小企業靠“英雄”,但是英雄成本與風險太高; 我該如何壯大呢? 案例: 1年前,我在一家溫州MK電纜公司做培訓時,老總自豪地向我推薦2名“銷售狀元”:他們年銷售額分別是0.4億元、0.2億元,
行走于商場的你,擁有如下7種武器,不僅能逢兇化吉,而且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第一種武器:名片和形象包裝 名片和形象包裝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往往被一線業務人員所忽略。對工業品企業來講,銷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