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餐飲業的一笑話:一位IT經理走進一家拉面館問:“你們需要客戶端嗎?”老板回答:“面一般是伙計端,忙的時候才需要客戶端。”
笑話歸笑話。在一些初創型的,尤其是家族性質的小餐飲企業,員工不多,業務流程簡單,單純依靠老板的指揮就能使餐廳協調運轉,更重要的是,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和不用信息化的工具來使整個流程系統化和規范化,也省去了相當一部分資金。這對小微型餐飲企業非常關鍵。
“然而,對餐飲企業的長久發展和適應競爭需要來說,即使經濟形勢不好,餐飲企業管理者們也需要把信息化建設納入企業經營的規劃之中。”餐飲信息化專家朱明坤認為。
餐飲信息化的成長之痛
“餐飲信息化不僅僅是一個客戶端和電子菜單那么簡單,它比工業信息化更復雜。”朱明坤說,“它生產和銷售同時進行,包括點餐、加工、上菜等,業態比一個純生產型或制造型的工業流程復雜的多。尤其是針對連鎖性質的餐飲企業來說,局域網的動態管理、門店的增加激發的基于互聯網的采購、銷售、分析運用等,將促使企業開始考慮‘中央廚房’的運營管理模式,這又牽涉到技術問題、物流配送問題等,信息化更復雜。”
首先,餐飲業從業人員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因此餐飲企業即便上了信息化,一般也缺少一個整體的發展規劃。點菜不是信息化,餐飲企業需要的是結合自身業務流程,通過一套軟件工具能把它的需求承載起來,而且需要個性化的滿足。從整個行業來說,基本未考慮未來3~5年的發展規劃,比如倉庫的管理、單店局域網、連鎖門店集團管控、物流配送以及中央廚房等。
其次,餐飲行業的業務流程問題。餐飲業的業態比較多,比如有中餐、酒樓、火鍋、美食廣場等,還有吃飯買單先后的次序等,現有的軟件產品不一定正好滿足某個具體餐飲企業的需要。
第三,就實施過程來說,大多數餐飲行業的軟件代理都是技術出身,缺乏對行業的了解,因此軟件產品的落地執行,規范流程的導入都會產生問題。并且在此過程中,沒有正規的培訓,缺乏必要的監督,效果就會有明顯的差別。
“我們目前做的工作就是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把餐飲企業的需求和軟件產品對接起來,我們會向餐飲企業推薦我們認為適合它的軟件產品,如果需要我們會根據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幫助它做二次開發。”朱明坤說,“同時依據我們多年的餐飲行業信息化經驗,也能使得軟件產品在落地執行、梳理流程的時候更能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餐飲企業也絕不能夠為了趕時髦,在需求點盲目的情況下,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去上一套信息化的系統,嘗試過后不行,再試圖推倒重來。但是可以明確的是,綜合企業的需求,業務流程好一些的企業,管理水平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流程梳理是成敗重中之重
流程梳理是關乎ERP系統實施成敗的關鍵要素,流程梳理導致的信息化成敗也占到了相當的比例,因此,明確需求點,規范的梳理流程直接影響著ERP的最后落地實施應用。“餐飲企業目前信息化建設成功案例占不到10%的比例。”
“在我們接觸的餐飲企業中,很多餐飲企業還是很重視信息化的,在實體店鋪開張之前,就已經考慮成熟了信息化的規劃和構建。”朱明坤說,“這種情況下,流程被首先考慮了進去,更容易系統的最后成功實施。從我們目前輔導的餐飲信息化項目來說,企業更傾向于選用現成的軟件產品,原因是這些產品相對成熟,研發能力強,相關的配套完善,基于多年的行業經驗,流程也更規范,即使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個性化的定制開發,也更有保障,落地效果更好。”
在軟件產品的選擇上,朱明坤的團隊會根據他們對餐飲企業整體情況的了解和對行業內軟件產品功能的了解,做雙向的匹配推薦,但是基本的選型企業都傾向于尋找與他們業態相似的樣板客戶(比如小肥羊就經常被作為樣板客戶來借鑒)。軟件廠商會向餐飲企業做功能上的演示,餐飲企業可以通過演示交流看是否與自己的業務流程相匹配。
“我們會幫助餐飲企業做咨詢規劃,明確其需求點,并幫助他們梳理企業的業務流程,以使得他們選擇的軟件產品更順利的導入到企業中去。如果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我們會做一些二次開發,使得軟件產品更滿足企業的需要。當然,我們也可以完全為企業量身定制。”朱明坤說。
經濟形勢的好壞,對餐飲業影響很大。在這種直接的沖擊下,再加上運營管理上出現的問題,很容易關門大吉。
“事實上,經濟形勢越不好,越有實施信息化的必要。”朱明坤認為,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餐飲的毛利率顯著下降,事實上,今年的經濟形勢還不如非典的那一年,很多餐飲公司歇業。但是,餐飲行業的老板們對信息化的認識和管理需求卻在逐漸提升,他們越來越認為需要一套系統的管理工具來更高標準、更精細化、更標準化的管理企業,了解供需比例,疏通內部管理,降低運營成本。
他舉例服務的一家火鍋店來說,通過整體信息化項目工程的落地,這家火鍋店可以做到人均消費比同檔次火鍋店人均消費低5元,基于目標客戶群體對價格的敏感因素,這種低于同檔次火鍋店的消費價格致使其翻臺率提升了3倍,收入也就增加了3倍,結果整體毛利率高于同行10%。這小小的“5塊”就能吸引更多的顧客來此就餐。增加的收入也可以用來提高員工的工資,這就在附近的火鍋店形成了足夠大的市場競爭力。
移動互聯網應用還在起步階段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我很看好它的前景。”朱明坤說,餐飲業的信息化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單機時代,通過收銀下單;第二個是局域網階段,能夠在單門店中共享動態的數據;第三個階段是基于互聯網的連鎖管理運用,總部和門店以及門店和門店之間數據流通;第四個就是移動互聯網階段,目前還處在基礎起步階段,僅限于電子菜譜,手機點餐,還屬于孤立,沒有擴展更多具體的應用。
在未來,移動互聯網在餐飲業占的比例將會很大,比如通過點菜終端轉移,顧客可以通過自己的智能手機下載客戶端點菜,有利于降低顧客的訂餐成本、計劃性也更強,同時更有利于提高餐飲企業的翻臺率。在一個陌生的街頭,通過移動終端的接收查收附近的餐廳和菜品,并根據您的口味和喜歡把一些菜肴推薦到您面前。這是一個美好的場景,通過移動互聯網就可以幫您實現。
“點菜終端的運用在未來并不會成為一家餐飲企業的競爭優勢,它只是解決了吃飯排隊、縮減點菜時間的問題,未來餐飲企業的競爭點是在后臺的管理,即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幫助企業實現智能決策。”朱明坤認為,而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是通過人所具備的“高級管理經驗”,未來這一局限將通過信息化手段予以解決。目前應用移動互聯網的餐飲企業還不多,一茶一坐和凈雅、海底撈等算是比較領先在這趨勢運用上開始探索的企業。
小編觀點:好的餐飲企業會利用好信息化這把劍,直指營銷目標。在經濟形勢不好的今天,不光要把菜品質量提上去,還要多為客戶著想,把服務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