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民企總體陷入 “壽命短、長不大”的怪圈。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全球金融體系動蕩,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體的重要一員,受到了強有力的沖擊加快“短壽”的速率。大多數民企面臨企業生存問題而分外迷茫,哪么在當今企業嚴酷的生存環境下暴露出這些問題的根本的原因在那里呢?民企老板們經營管理企業有否反思反省厘清:
1. 辦企業的目的、 企業愿景、使命、理念、態度、企業精神、核心競爭力?
2.企業是誰?行業特征、規模、市場程度、行業利潤率、成長性、行業進入和退出障礙、行業壽命周期?
3.企業以前、現在、未來想做什么?以前、現在、未來會做什么?企業成長所處階段:創業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精細化階段?
4.環境、政府、行業、供應商、員工、股東、競爭對手支持或允許做什么?
5.有否具體的、可度量的、合理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有否企業總體戰略即哪些業務要剝離;以及應進入哪些行業,應該撤出哪些行業?
6.企業目前競爭層次:單一產品競爭,組合產品競爭,產業鏈競爭,產業群競爭?等等經營管理之道。。。。。
著名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先生認為,大多數民企老板極度缺乏企業生涯規劃與管理之道;總之為企業家的價值取向、經營理念,也是企業家經營“之道”。
一句話:企業家辦企業必須思考企業如何做久,做精、做強、做大都為了做久!故企業老板必須關注:
一、宏觀環境的趨勢“基因”;
當你推出一款產品,它的市場前景有多大,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否廣闊,這是最值得你去研究的問題。比如你在2000年以前做BP機可以做到100億,因為手機的出現,無可替代的要將BP機淘汰掉,你明知道這一點,你要怎樣呢?是不是必須要將BP機從產業鏈中剝離呢?同樣的道理,當你知道自己的產品在未來的時間里已經沒有出頭的機會,沒有競爭力,你是不是應該早作打算?
二、政府關注什么;在國家宏觀調控為主導的經濟體制里,作為企業家必須要關注政府對你的態度。如果你想年產值做一個億,政府卻希望你能做同行業的排頭兵,要你做3億,你怎么辦?政府給你很多扶持,想你做成地方上的名片,你怎么辦?其實很多時候面對這種狀況,你不努力做大都不行。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先生認為,所以很多時候一個真正的企業家要做的不是斂財機器,而是如何成為一個紅頂商人;哪么當你知道悟出這個道理,你要做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行業發展態勢“基因”;
前幾年溫州有一家著名的制革企業年產值已經達到10億元,發展前景可謂一片光明,可是后來因為污染太大,在政府的干預下一夜之間關閉停產,一個響當當的牌子就這樣倒下了。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行業的發展方向的變更必須遵循歷史潮流,所以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你必須關注的。同是生產一種產品,別人采用高科技,注重高投入、低污染、高回報,你卻還在采用土方法,在目前這種企業生存環境下,你要怎么辦?同樣是生產同一種產品,同行對社會的貢獻是多少,同行的發展方向在那里,你要怎么辦?同行業的發展方向才是你的方向,而你卻在關注什么?這些方面應該是值得你深思的問題。
四、競爭對手的關注“基因”;
因為對手價值決定你的價值,你在你的競爭對手眼中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沒有可比性的小角色,這個需要你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如果你在你的競爭對手眼中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你是否要思考該如何保持目前自己的這種優勢呢?如何進行產業升級、如何做到比別人先進一點點呢?如果你在別人眼中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沒有可比性的小角色,那你是否要努力的成長,發揮自己的優勢,爭取在本行業有一個突破呢?
五、員工的關注“基因”;
股東、經理人、一般員工關注什么,作為企業員工的領頭人,你需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哪些人的目的是賺錢,哪些人是為了學習以求得未來一個好的發展,那些人是為了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你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因為只有當你滿足他們各自的需求,你才能針對性的去應對。如果他們的想法你是一無所知,只能到最后分崩離析,鳥作獸散,何談企業發展!
六、供應商的態勢“基因”;
很多人定一些不切實際的企業發展目標,忽略了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上下游的關系。比如在特定區域,同類供應商品質合格率最多只有80%,而你的產品品質目標卻是99%,你該怎么辦?難道說在無法提高供應商品質水平的情況下你就不生產?所以很多時候供應商水平決定了你的發展水平,所以供應商的狀態是需要你去關注的。
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先生認為,以上,是企業家必須關注的;只有社會元素關注的才是企業家要關注的,才會有正道。有了正道,才會有正確的經營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