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型期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面臨最大的險境就是這種“二元化”格局,國際社會和西方企業不會給充足的時間讓我們夯實基礎管理提升,西方企業沒有這個騎士風度。我們現在就面臨著高標準、高難度的國際市場統一標準和規則。無論我們的內功和基礎是否跟得上,這種規則都不會改變。
大轉型期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就是迅速破解我們與西方企業和國際經濟存在的“二元化”關系,在20一30年時間內夯實西方企業用了200年時間才夯實的管理基礎,然后迅速跟上國際化經濟大潮。這一點并非遙不可及,韓國企業的起步與我們幾乎一樣,甚至于比我們更差,在50年前,韓國與西方社會也存在著同樣的“二元化”關系,但是,如今韓國已步入現代化發達國家行列。中國臺灣省的情況與韓國幾乎一樣,且臺灣的經濟發展比韓國更好。
事實上,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認為,當前中國企業實行科學管理面臨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斗爭。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過了這樣幾次文化斗爭——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斗爭,農耕文化與工業文化的斗爭,工業文化與現代人文文化的斗爭。每一次斗爭都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轉型,都是人類自身的一種進步。當今中國本土企業所面臨的并不是西方企業面臨的那種工業文化與現代人文文化的斗爭,而是農耕文化與工業文化的斗爭,中國本土企業現階段所要克服的主要對象并不是大工業機械化生產方式所帶來的人性的喪失,而是農耕文化的那種散漫、落后、愚味、混沌的原始狀態。原因很簡單,我們剛剛從“遠古”走來,渾身上下還帶著濃濃的刀耕火種所留下的腥酸氣味。大轉型期中企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是消除這種腥酸氣味。
大轉型期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必須突圍“二元化”,關鍵在于三個問題:
第一, 我們的企業家是否真正意識到了“二元化”問題的嚴重性;
第二, 是否真正著手去消滅“二元化”狀況;
第三, 在消滅“二元化”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恒心和毅力能夠堅持到底。
第四, 中國本土企業只有科學管理才能有效消除“二元化”,去浮躁理性回規夯實企業內部基礎,在20一30年里從目前的“二元化”狀態步入現代化企業行列。
因此,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認為,大轉型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一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迅速融入全球一體化浪潮,一邊用“超常規速度”在短時間內迅速夯實企業內部基礎,然后迅速跟上去。這種基礎夯實工作的正常速度也許需要100年,但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超常規速度”必須只用也只能用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