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1于(合肥-深圳)航班上 執筆
航班晚點2小時,在貴賓室候機時翻閱新一期《商業期刊》,連讀四篇商界美文,文風無一不對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管理提出了相似且新穎的觀點,倍受啟發。于是在航班上提筆總結與大家共同分享。
馬云和史玉柱對公司架構有一個共同觀點,他們都認為工業革命讓公司結構有了長足發展,以此類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會給公司結構帶來一次深度革命。
那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應該是怎么樣的呢?答案是刪繁就簡,越扁平越好。從復雜走向簡單,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也是企業管理的最終走向。
其實很多東西都在經歷由復雜到簡單的轉變。就拿戰爭來說,古代戰爭動輒幾十萬人大混戰,而在現代戰爭中,幾十萬人的大戰肯定是重大戰役。
在二戰時期,美國軍隊都是以一個軍一個師為作戰單位,人數是幾萬人;到越南戰爭,美國軍隊的作戰單位就變成了營,人數迅速縮減到幾百人,命令直接就從總部下達到營了;到伊拉克戰爭時,美國軍隊的作戰單位成為班,人數再次驟減,而且就一個班這么點人,真正拿槍去戰斗的作戰人員也只有一半都不到,其余的都是提著電腦拿著對講機來完成各種作戰指令。
科技的發展讓戰斗組織越來越小,越來越扁平,高層甚至直接和某個人對接聯系。企業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越扁平,企業運轉的速度就越快,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
在未來,公司其實就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一個個小團隊通過這個平臺來整合各自的信息,形成有組織的一套體系。在平臺盈利一定的情況下,當然是團隊的人數越少,每個人賺的錢就越多。所以除了做事的團隊之外,平臺之間的多余系統都不需要有,這些實際做事的小團隊在平臺上跑就行了。
芬蘭移動游戲公司supercell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移動游戲公司,但是這個公司只有不到200人,其中研發人員就占了人數的一半。它是一個跨國公司,在中國有分支機構,這個分支機構只有兩個人。在這家公司里,5個人就能構成一個項目團隊,這種高度濃縮的團隊,戰斗力卻強得可怕。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團隊越精簡越好。團隊越精簡,管理起來就越方便,刪除那些復雜無用的管理層,輕裝上陣,讓管理扁平起來,才能做到極致快速。
傳統的企業最上面有老板有董事長,然后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主管等一大堆管理系統。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好像管理層的人不多,就無法做好管理似的。這種觀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錯誤的,管理層越少,管理的思想就越能準確傳達到執行團隊那里,執行會更加徹底。這和古代皇帝直接指揮親衛軍是一樣的道理,整個系統越精簡,指揮起來越容易,去掉復雜的中間管理環節,才能夠如臂指使。
看看大佬們是怎么看待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管理的吧。
小米創始人雷軍:我一直把公司的架構程度盡量扁平化,并花大量時間親自參與產品設計討論。我常常跟員工講,整個公司就是一個項目組,我就是項目組組長,里面有5~6人是拿主意的人,1~2天對一次話,有想法就立刻拍板,立即執行。
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我認為,在組織架構上,第一步要扁平化,過去我的公司有六層,典型的臃腫管理架構。扁平化是要建立強大平臺,誕生出更多新項目,然后在平臺上進行發展。企業的管理不是說規章制度越多越好,管理方案越復雜越好。其實管理是越簡單越好,你要是想去補漏洞,去豐富它,這是有度的,如果搞太多,當管理方案超過20頁紙,你的管理方案就沒有什么效果了。
對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應該怎樣,Coco都可的總經理林家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很多傳統的企業做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沒做好,這些企業的管理更多地去迎合管理者的喜好,卻很少去考慮員工,符合管理階層的人性,卻往往和員工的人性背道而馳。這種以犧牲員工感受來滿足管理者感受的管理方式是不行的,更能照顧到員工感受的扁平化管理才是新時代的王道。
對于扁平化管理,Coco的做法非常好。它的總部在中國臺灣,然后有五大營運總部,下轄100多分公司,再下面是2000家店。這樣一來,在全中國廣闊的市場上,每個區域里都是分公司和門店直接聯系,達到管理層和一線員工直接對接。所以公司雖然越做越大,管理卻依舊非常扁平。
總經理林家振每天都要處理200~300封電子郵件,有時候從早上6點一直工作到凌晨才可以把事情處理完,因為他會直接處理各地區門店發生的事情,有時候他對門店的了解程度,比那些主管負責任還要深。
復雜的管理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節奏,管理一定要往扁平方向去發展。哪個企業能率先把管理層做扁,甩掉管理上的重重枷鎖輕裝上陣,哪個企業就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在眾多企業的賽跑中跑得更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