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先做大還是先做強?】
企業應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對于這個問題,理論界一致的公認是:企業應該“先做強,后做大,大而不強是虛胖,虛胖的企業難以做強、做久”。但企業界和各級政府的行為卻告訴我們:企業應該“先做大,后做強,在做大的過程中解決做強的問題”。 企業和政府的“管理實踐”與理論界的“管理理論”出現如此的不一致、不和諧,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還是不多見的現象。 中國已有太多迅速膨脹,然后又迅速崩潰的例子,從早期的“三株”、“巨人”、“亞細亞,到現在的“科利華”,大而不強虛胖的企業在中國枚不勝數,即使很多尚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如果仔細琢磨,根基也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隨意做大而根基不牢的企業是建立在沙漠上的高樓大廈,終將傾覆。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講,做強才是根本,做大不過是結果。只有做強的企業才會真正做大,一個企業能否最終做大,要受很多條件限制,比如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國家整體規模、世界經濟一體化情況,以及行業本身的特征。一個強大的企業,必然會逐步發展到一個比較合適的規模。這個規模可能很大,也可能不大,因為最合適的規模是由企業所在的行業性所決定的。1成長市場,先搶地盤,但別太虛胖;成熟市場先做強才能謀大 2充分競爭市場先做強再逼搶;有市場空隙的先搶市場再精耕細作3目標客戶價格敏感的先做大再做強;質量敏感的先做強再擴大;4市場領導者先搶市場再消化;追隨者先提升競爭力再搶市場 5資源有限的市場先做大。其實,做強與做大,并不是一對必然的矛盾,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兼得的,這也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筆者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做強在先,做大在后,并且做強應該始終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始終。 做大的比較喜歡橫向比較,而做強的比較喜歡縱向比較。橫向比較的結果是企業要“快馬加鞭”,縱向比較的結果往往是“苦練內功加專業化”。做大的與做強的考慮問題的基本點是不同的,一味做大的人更多考慮的是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自我占取的資源越多越好;而做強的人考慮的是怎樣給別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當我們把企業存在的目的定位于服務社會的時候,就會非常珍惜社會提供給企業的既有資源,把占有社會的資源看成是對社會的承諾,只有很好地履行這種承諾,社會才會增加對企業的信用等級,從而讓企業占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做更大的事情,這就是一條從強到大的基本道路。(樂載兵:廣州樂章企業人力資源咨詢公司首席顧問 Mobile:13316122888,QQ:93973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