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
公司的核心是老板,某種意義上來說,公司是靠老板一個人在撐著,老板出問題,就是公司的根子出問題了。絕大多數的公司完蛋,其實就是老板親自把公司給玩死了。
當然了,生意的運營,不是老板一個人就能玩得轉的,這涉及到內部的員工,外部的協作單位,社會關系,上下游客戶等等,說是各個機構,其實就是一群有關聯的人。作為老板,是一個人在與這一群人打交道,通過交往與合作,調動別人的資源和執行力。當然了,別人愿意與你老板交往及合作,前提得要認可你這個人才行。基于對你的認可程度,再來決定資源的付出和執行力。
畢竟是商業合作,別人也不可能要求老板非要像個正人君子才行,員工也沒打算和你當朋友相處,也就是個利益交換的關系。不過,作為老板自身,在別人面前,得要有些基本要素,讓別人能有個基本的放心和保障,多了不說,起碼這三點得要注意:
一、情緒化
人有情緒很正常,不高興、抑郁、懷疑、憤怒、暴躁、高興、狂喜等等。不過,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能控制住情緒,該收斂收斂,該隱藏隱藏,不能像個臉盆一樣,水淺,一眼就能看到底。自己有啥情緒變化,就直接通過表情、語氣、語言、行為等形式表露出來,時而興奮狂喜,時而暴躁罵人,這就是情緒失控,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在別人看來,動輒興奮或是發脾氣的,要么是幼稚,要么就是精神病嘛,別人也很難忍受,甚至都沒法把老板當正常人看。跟著這樣的老板,沒準自己啥時候都會被染上精神病,得!還是敬而遠之吧。
二、失信
通俗點來說,就是說話不算話。
所謂整合資源,其實就是找別人借資源,讓別人先投入先執行。所謂激勵,就是開空頭支票,當然了,這個空頭支票也不是不能開,關鍵是看對方是否相信你。
在合作方看來,錢可以少點,壓力可以大點,活可以重點,但這老板說話得要算話,萬一個人信譽沒保障,今天所有的付出都有可能付之東流,那誰還敢投入啊。
所以,不能隨便答應事情,答應了就得要兌現。這其中,定時發工資也是基本的信譽保障措施之一,就是賣房子割腰子,員工工資也得要按點發。
三、沒規劃
公司沒有明確的未來發展規劃,沒有聚焦,沒有持續的積累。
有些老板壓根就沒把這個當回事,認為規劃都是虛的,再說了,計劃不如變化快,到時候再說唄,想到什么干什么,或者,當前的狀態也挺好,維持住不就行了嘛。又或者,老板自己有規劃,但不想告訴員工。
那么,在員工看來,老板對未來沒規劃,意味著什么?
1.老板對未來沒規劃沒想法,看不到公司的明天,公司沒有明天的發展空間,意味著員工未來也沒什么發展空間了。
2.公司的未來,就是今天的重復,老板也不想做大,員工未來就只是重復今天,那還有什么意思?
3.公司的未來規劃太模糊,說明老板自己腦子也不清楚。
4.老板的錢沒少賺,知足了,覺得維持現狀就夠了,可員工錢還沒賺夠呢。
5.老板想到什么干什么,缺乏整體規劃性,決策隨意,員工認為老板就是個無頭蒼蠅,很是擔心自己的辛苦付出最后變成無用功,執行的價值也沒法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