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很多關于防疫產品供貨問題電話,很有感觸。對生產廠家說什么的都有,有的人在抱怨,有的人表示理解。多數人是意見很大。今天又接到兩個,更加觸動了我要寫篇文章。
一個是青島的終端經銷商朋友,問我某國內知名品牌的濾棉什么時候能到貨。我解釋廠家現在主要精力生產出口的KN95口罩,沒有精力生產濾棉,口罩訂單量大,利潤率又高。朋友說,工廠用戶生產的防塵濾棉急用,只賣了面具,沒有濾棉,工人沒法用。用戶對我們意見很大,我們作為經銷商是做服務的,很難處理。這個口罩廠家還要不要以后繼續向終端用戶賣貨。
另一個是武漢的經銷商朋友,說到許多口罩廠家這期間一直不給貨,甚至打電話也不接,之前說過的那些如何服務,如何支持經銷商,所有的承諾在這時都沒有了。有一個防護服廠家在疫情嚴重期間,及時各地調用了許多貨發過去,而且沒有漲價。關鍵時刻才能看到一個廠家的信譽。
現在來自海外的很多的訂單,價格很好,確實是獲取利潤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作為生產廠家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盡量兼顧現有的經銷商和終端用戶,不能因眼前利益,而放棄多年積累的客戶。
我們也看到現在正是品牌影響力小的公司占有市場的絕好機會。所有的大品牌都在做外單,國內市場產品匱乏,迅速提升品牌形象和產品內在質量,以合適的價格將產品發給全國的經銷商,迅速占領市場。疫情結束,大的品牌產品回來銷售時,最難進入的市場你已經進入了。
這時做市場的成本和容易的程度,平時是沒法比的。有志于國內市場的有識之士,盡快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