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ME企業競爭力的模型,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即客戶獲取和價值提升(Client)、管理運營的效能(Management)和員工的素質與能力(Employee),而在這三個要素中,客戶的要素是最為可變的,管理模式的因素是最容易被復制的,最不容易被復制和具有可持續性的,就是員工的素質與能力,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日益重視員工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以期提高員工的績效和價值貢獻,員工不僅被視為企業的核心資產(Core Asset),更被看做是核心資本(Capital),企業要不斷的讓人力資本得以保值和增值。
而員工與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徑就是員工的培訓,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員工培訓上投入的經歷和資源日益增多,但最終的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企業在員工培訓管理上的理念和方法還不夠成熟,經常會陷入10大陷阱:
陷阱1:培訓目標的誤區
企業員工培訓大致可分為專業類培訓和素質能力類培訓,專業類培訓針對的是與崗位工作緊密相關的行業知識和崗位技能等,由于其與工作本身的緊密關聯性,更容易得到企業的重視,也往往成為企業培訓的重點,專業能力是一種實踐性的能力,適用范圍較窄,決定的是員工目前能不能適應崗位的需要,而真正決定員工長期職場競爭力的是員工的綜合素質與職場能力,包括溝通能力、團隊能力、職業心態和自我激勵等,這些因素是決定員工績效的根本因素,但卻往往被企業培訓管理者所忽略。專業能力決定了員工會做和能做,而綜合素質與能力(職商)決定的是員工能否變得更為卓越和優秀。企業過于專注專業能力的培訓,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培養了能做會做的技能型員工,無法培養優秀的人才。因此,企業的員工培訓,應將目標定位為打造高素質高績效的人才,而不是打造只具專業性的技能型員工。
陷阱2:實施主體的誤區
誤區1的存在,導致很多企業的培訓專注于專業性培訓,因此企業更愿意在內部進行培訓講師的挖掘和培養,并進行培訓的整體管理,而在人力資源管理的6大模塊中,員工培訓實際上是最為獨立和專業化的,培訓管理涉及到需求分析、課程設計、實施管理和跟蹤提升等多個方面,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管理工作,而大部分企業負責培訓的只是1-2名培訓專員,無論從專業度上還是時間精力上,都無法保證培訓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因此,企業應該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充分發揮第三方培訓機構的專業性優勢,把握好培訓的主導行和方向性,實現優勢互補,真正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陷阱3:需求定位的誤區
培訓課程的設計和選擇,出發點在于培訓需求的精準定位,而這恰恰是大部分中國企業在培訓管理中的短板。培訓需求定位如同醫生看病問診,找到病因才能對癥下藥,而大部分企業的一個很大的誤區在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什么地方有問題就做什么培訓,無法對問題的本質和根源進行分析和定位,自然無法提供體系化的培訓解決方案。
需求定位的最主要的陷阱,體現在企業對培訓需求挖掘的管理上,大部分企業的培訓需求挖掘方法和手段單一且不科學,往往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的的方式。科學的培訓需求挖掘,需要建立在企業戰略和業務分析的需求之上,真正實現業務導向的培訓需求分析,在此基礎上,綜合采取問卷、行為事件訪談和業務觀察等多種方法進行精準定位,才能確保正確的培訓方向和目標,確保培訓符合企業發展和業務的實際特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