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赫倫在1954年曾經做過一個經典的“感覺剝奪”實驗。他邀請一些自愿參加實驗的大學生進入一個完全沒有光線和聲音的實驗室里,然后將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包裹起來,盡量減少各種感覺和觸覺。并且在實驗期間除了讓被試者獲取必要的食物和飲用水之外,不允許他們接受任何其他刺激。研究的結果讓人感到非常震驚,這些參加實驗的學生整個身心都出現了嚴重的障礙和紊亂,甚至連常規動作的準確性都非常糟糕。這個實驗說明,人類的機體需要與外部環境保持經常的聯系,必須接受適當的信息刺激,才能保持身體各種器官機能的正常狀態。
動物學家曾經以猴子為對象做過一個同樣經典的“社交剝奪”實驗。實驗中將一些猴子放置在一個與其他猴子和人類完全隔離的房間中,并通過自動化的機器設備進行喂養。經過一段時間,與世隔絕喂養的猴子與有正常溝通機會(與猴子或人)的猴子相比,明顯缺乏安全感,也不能正常地與其他猴子交往,甚至一些本能的行為也受到了損害。
一些特殊的人類群體的行為表現與他們得到的溝通機會的多少具有顯著的關聯。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其智力和情感表達都較在正常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落后。工作時比較風光的老人在退休后衰老過程加快、疾病增多。獨身者也往往情緒不良、疾病較多、壽命偏短。這三類人面臨的共同問題是缺少與他人正常的溝通,因而也缺少信息獲取和情感表達的機會,所以他們心中的孤獨、焦慮、煩躁、抑郁、空虛等消極情緒無法得到有效排解,對整個身心健康就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從以上這三個例子可以看到,溝通是人類生命和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幫助我們獲取外部信息,刺激身體器官保持興奮狀態,也讓我們獲得情感表達情緒排解的機會。每一天,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離開溝通,它如此重要,可能已是寫入我們遺傳基因中的一道密碼。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溝通,學會更好的溝通,提高溝通的質量,創造溝通的機會。讓我們拒絕自我封閉,主動溝通,廣結朋友,建立家庭——這對我們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