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輪反腐運營商最高層級的官員被查。常小兵今年8月份剛從中國聯通董事長的位置上調任中國電信董事長。
其突然落馬原因,更多的猜測指向其在中國聯通11年期間或者涉及經濟問題。
常小兵是個科班出身的通信老兵,從未離開三大運營商體系內。 在聯通的11年是常小兵職業生涯重要一環。有評論說,在11年的時間跨度中,他足以打造一個高度封閉的“常氏聯通”。
而這位2009年電信反腐以來級別最高的運營商高管的落馬,亦將此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合并傳聞及結局再次引燃。
常小兵身涉何事?或為2015年被查的最后一虎
談到可能涉及的違規問題,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常被調查與運營商反腐有關;有人認為可能與其香港、北京兩處房產涉案有關,有人認為通過其親戚的廣東關聯公司而從聯通獲利;亦有人透露,除了收受賄賂,常小兵還有“男女關系問題”。
今年1月,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曾實名舉報“現任董事長常小兵及前任董事長張春江為首的處置房產決策群體存在違規違紀及腐敗犯罪等問題”。
11年風雨路:常小兵的聯通往事
常小兵曾主事中國聯通11年,今年8月,時任中國聯通董事長的常小兵與時任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對調,出任中國電信董事長,但外界普遍認為,常小兵被立案調查,事出其在中國聯通的任內。
常小兵今年58歲,1982 年畢業于南京郵電學院電信工程系,1982 年起,歷任安徽省六安地區郵電局技術員,然后轉戰江蘇郵電行業,從一位基層工程師做到南京市電信局副局長。
1996年6月之后,受時任郵電部部長(1998年后為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提拔,一路高升。2004 年11 月起任中國聯通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成立信息產業部,首任信產部部長吳基傳大膽提拔了一批地市級少壯派高管,這批名單包括了常小兵,以及原中國移動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江、原信息產業部總工程師蘇金生等。當年年底,中國電信業開始政企分離,這批人成為電信企業的第一批核心高管。
在2008 年電信重組后,常小兵任聯通集團與網通集團合并后的新中國聯通董事長。
在中國進入4G商用化時代后,中國聯通因為業績下滑、用戶流失飽受非議,在4G時代明顯落在了中國移動之后。常小兵主事中國聯通11年,經歷了中國聯通在3G時代的輝煌和4G時代的失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常小兵任職中國聯通的最后一年中,特別是中紀委巡視組去年底入駐以來,中國聯通多位高管相繼落馬。
中國聯通的巡視風波尚未過去,今年8月份三大運營商迎來了新一輪人事變動,尚冰接任奚國華任中國移動董事長,常小兵與王曉初職位對調,常小兵就任中國電信董事長,就此重新回到運營商生涯的起點,一切似乎開始歸于平靜。
然而,最終常小兵還是被傳出事了。中國電信為香港上市公司,如果常小兵被帶走調查一事屬實,中國電信上市公司將在近日內發布公告說明情況。
常小兵被查恐將引發電信業新一輪地震。
常小兵年薪之謎:年入數百萬卻稱月薪8000元
其實,常小兵在今年已經上過多次科技版的頭條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常小兵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現在薪水為稅后每月8000元人民幣。
此言一出,立馬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說,“這么優秀的人才,工資竟然不如建筑工人,太委屈了,看了讓人心疼。”還有人說,“我每月給你1萬元,董事長讓我來當吧!”
知情人士對常小兵的說法予以駁斥,稱這只是“基本工資”而已。還有媒體稱,此說法偷換了概念,避重就輕。也許作為大型央企的董事長,副部級官員,常小兵說自己月薪8萬,大家會覺得更能相信一些。
據了解,央企高管的薪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基礎薪酬,就是每個月可以拿到的月薪;二是年薪,如果中央下達的各項指標都完成了,第二年會一次性發放前一年的年薪,也叫績效工資;三是中長期激勵,央企負責人一般三年一個任期,任期結束后,會對這三年進行考核,然后再一次性發放這部分薪酬。
常小兵的薪酬究竟有多少?根據中國聯通2014年財報披露,常小兵當年的薪酬為人民幣107.5萬元。這還僅僅是常小兵年度薪酬的一部分,算上股票收益,更是高得驚人。
去年,常小兵兩次減持聯通港股,套現800多萬港元。常小兵曾就此對外界說,減持的絕大部分期權到2015年初即將到期,過期不行權,將自動作廢
常小兵被查,引燃聯通電信合并傳聞
目前,運營商市場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格局已經形成,聯通、電信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這也是聯通、電信選擇合作的重要原因。那么,常小兵被調查之后,聯通、電信已經展開的合作是否會收到影響呢?
“戰略合作是公司層面的合作,跟個人沒有太直接的聯系,另外,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的職位變動或者調整就撕毀協議,除非說協議本身是違法或者不合規則的。”中國電信相關人士向記者說道。
有觀點認為常小兵被調查之后,運營商格局或迎來新的變數,特別是此前已經多次傳聞的電信、聯通合并或被提上日程。對此,中國電信相關人士認為,電信、聯通合并就是捕風捉影,已經說了很久了,公司已經澄清了很多次了。“以目前市場格局來講合并可能性不太大,如果合并之后市場競爭就變成了兩家公司,這種壟斷格局會愈演愈烈,不利于市場發展。”
央企高管腐敗頻出,如何才能做好一個央企的掌舵人?
央企掌舵人戴著鐐銬跳舞:壓力不比民營企業家小
在央企中,有一群特殊的“打工皇帝”,他們除了正常的職務外,還有很高的行政級別:副部級、廳局級。他們是各地書記、省長、市長的座上賓,在各種海外投資項目上也是叱咤風云。然而,他們沒有私人護照,很難通過私人形式出國,只要踏出國門就需要向“組織”報備,以獲得批準。尤其是央企的“一把手”,他們的壓力并不比民營企業的老板們少,有時候甚至更多。
由于身份游離于官員和企業高管之間,激勵機制很容易迫使央企“一把手”在追求政治目標還是經濟目標中進行抉擇,而特殊的考核升遷制度又令他們在追求經濟效益和戰略目標之間徘徊。
“央企很多時候是‘戴著鐐銬跳舞’,現在驅動自己前進的,更多的是責任感和自我價值實現。”一位央企領導人如此向記者感嘆。
經營:要利潤,還是負責任?
“外界一直覺得很多壟斷行業只有央企可以進入,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做不了,但實際上也有很多事情是民企、外企可以做,但央企卻做不了。”一位央企管理層對記者指出,政府對央企有兩面人的感覺:某個時段要你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對標國際企業,要有競爭力、國際化、市場化,在另一種場合下,又會有很多障礙。在很多時候,企業并沒有完全的自主經營權。
比如航空類央企曾經“栽過跟頭”的燃油套保。幾年前,國航、東航等航空企業都曾通過燃油套保等方式對沖高油價,但這一方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油價大跌造成兩家央企的巨額虧損而被叫停。之后在經濟逐步恢復,油價再次走上上行通道時,航空企業都曾考慮重啟燃油套保,不過需要國資委等方面的審批后才得以操作。雖然在幾年后燃油套保也最終獲批重啟,但實際上已經錯過了簽署合同的最佳時機。
一般企業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此前提下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但對央企來說,兩者同等重要,央企甚至有時要先站在國家立場上考慮問題。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央企被要求確保社會穩定,不能進行裁員,而當時的民營企業和外企,都在盡量削減人力等各項成本。
再比如,前幾年很多央企紛紛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赴海外買礦開礦,而企業本身在國際化人才、相關法律、文化的熟悉和了解上,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而每當地震、海嘯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眾多航空類央企的管理層也是根據政府相關部門的部署,第一時間派出飛機,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探討考慮事后如何結算。
管理著規模巨大的國企特別是央企的領導人,有無可能成為真正的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還是只能“亦官亦商”?這得需要時間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