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管理將更為民主,但它會愈來愈寬松嗎?這樣的問題可能讓你迷惑。寬松不是管理的風格,是對管理的放棄,即使戴上再多的“人性化”、“無為而治”的頭飾。為什么管理者必須“嚴”字當頭?起碼有三個理由:
第一,再自覺的人都需要“壓力”。人與所有生物一樣是環境的產物,離開所謂的外因,人不可能完全因為“內因”而產生具體的行動。如果說在一定時間內某個人的人格特征相對穩定,那么他作出何種行動反應的主要變量,就主要來自“外部”了。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只有特續的壓力,才可能轉化為長期的動力。
第二,員工自發的努力在方向上總是與組織的要求產生偏差。離開了團隊目標和原則的指引,個體的自發行動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偏差。有時候是個人某方面的特長,帶來了方法的偏向性,有時候純粹因為自尊而不愿意共享他人的“最佳實踐”卻執意要獨僻奚徑。這時候,外部的約束是保證效率和質量的必要手段。
第三,嚴格對待員工,意味著管理者的自我加壓。少數管理者“嚴于律人,而寬以待已”,這種放縱的自私將導致組織的換散。一般情況下,嚴格要求他人,意味著自己先做出表率。雖然表率不是領導的全部,卻是必須的基礎。“寬松而隨意”的管理既意味著工作績效的不可預期,也意味著組織成員很難在工作中成長。
也許有反對者強調“google”等公司“自由創造”的管理風格,但我相信在那種風格中一定保證了“競爭性”機制,一定有某種共同的信念成為大家不可違反的法則。這是一個組織的基礎。為了更準確地理解我所說的“嚴格”,可以翻出先人孔子的名言“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隨心所欲”的外在表現之下,卻是“不逾矩”的內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