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沒保障向誰投訴?工資糾紛通過什么方式解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公布“群眾訴求解決途徑”。目前解決群眾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相關訴求的途徑主要有10類。 一、調解仲裁
適用范圍包括:在我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人事關系、勞動合同、聘用合同、勞動報酬、辭職辭退、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賠償金、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等方面發生的爭議問題。 發生爭議后,當事人可以向所在單位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或本單位所在地鄉鎮、街道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也可在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內向當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聘任制公務員與所在機關之間因履行聘任合同發生爭議的,應當自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二、勞動保障監察
適用范圍主要是:對用人單位在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參加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情況,以及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遵守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制止并責令改正違法行為。 人社部提醒,勞動者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應當在用人單位發生違法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2年內提出。
三、行政復議
適用范圍是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
復議申請人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四、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復核
適用范圍是不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五、申訴
適用范圍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服人事處理決定等。
六、檢舉控告
適用范圍為人社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
方法是向所在地行政機關檢舉控告。違反黨紀的向紀檢監察部門舉報。
七、信息公開
方法是按照“誰制作,誰公開”的原則,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社部門申請獲取可公開的政策性文件等信息。
八、政策咨詢
主要適用于了解人社領域的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內容,可以撥打1233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咨詢服務熱線。 九、信訪
主要用于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涉法涉訴問題除外。
群眾可以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縣級以上人社部門提出。
人社部提醒,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十、訴訟
適用范圍是不服仲裁裁決,或行政處理、處罰決定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勞動關系進入矛盾凸顯期和多發期,一些地區勞動爭議居高不下。企業關閉、搬遷、兼并重組等情況增多,也使勞動關系的穩定性受到更多沖擊,勞動領域的相關訴求不斷增加。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