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認識八大誤區
(六)過于注重公平、公正,過于追求考核指標全面,忽略績效考核導向作用
績效管理取得成效最重要的一點,是實現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的公平公正性,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使人信服,才能促進個人和組織的績效提升。追求績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應以實現績效考核的戰略導向為前提。筆者曾向某部門經理詢問:“您能不能對下屬的工作績效進行有效區分,哪個績效優秀?哪個需要改進?”對于這個問題他感到非常困惑,他說:“有的工作很努力,但基礎不是很好,工作效果一般;有的在業務方面大膽開創,但有時工作細節不到位;有的工作成績平平,但在計算機使用方面有特長,因此如果真要選擇一個優秀的,的確非常困難。” 事實上,這位經理的感受具有代表性。作為經理,在對待績效考核的工作態度上是非常認真的,但對績效管理的認識還存在差距。績效考核要體現戰略導向,在一定期間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導向的行為就應該受到獎勵。如果公司本期對業務開拓創新有更大要求,那么開拓創新的行為就該受到鼓勵;如果公司業務發展壓力較大,那么業務出色的員工更該受到激勵。因此績效管理要考慮戰略導向,績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績效。 在績效管理實踐中,還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就是盡量追求考核指標的全面和完整,考核指標涵蓋了這個崗位幾乎所有工作,事無巨細都要詳細說明考核的要求和標準。表1-1是某制造業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能源方面的監督考核指標,多達60多項,很多項指標分值為1分甚至0.5分,最高的也不過5分,這樣的考核指標不能突出重點,因此無法體現戰略導向。尤其嚴重的是,即使最重要的一個指標“集團公司安排的節能改造項目”沒有如期完成,也只不過減掉5分而已,該子公司仍然可能獲得90以上的評分——其最核心的工作沒有完成竟然還有機會得到90分以上的評價,這樣的績效考核會有效果嗎?過分追求指標的全面、完整,必然會沖淡最核心關鍵業績指標的權重,因而使績效考核的導向作用大大弱化。 表1-1 某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能源方面的監督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