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大家進一步學習精益生產,并作為實踐的指南,特選用與精益生產有關的術語66條,并加又以解釋。
1.精益生產(LeanProduction)
含義:精益生產起源于日本的豐田生產方式,美國學者對這種生產方式在理論上加以概括與總結,命名為“Leanproduction”,中文翻譯為“精益生產”。“Lean”的意思是沒有脂肪。這種生產哲學將庫存比喻為人體的脂肪,認為動作良好的企業應該是沒有庫存的,因此命名為
2.附加價值(ValueAdded)
含義:附加價值是企業本身創造出的價值。附加價值愈高則獲利能力愈強。附加價值=銷售額—(材料費+委外加工費+折舊費+工資)。附加價值率的計算方式為:(附加價值/營業收入)×100%%。比率越高則貢獻越大,顯示獲力愈強,精益企業應達到30%以上。
3.7種浪費
含義:精益生產方式將所有浪費歸納成七種——(1)等待的浪費;(2)搬運的浪費;(3)不良品的浪費;(4)動作的浪費;(5)加工的浪費;(6)庫存的浪費;(7)制造過多(早)的浪費。
4.價值流圖(ValueStreamMapping)
含義:所謂價值流,指一個產品/服務在流程中所必須要經過的一組特定活動(包括增值活動和非增值活動),識別價值流,是在這組特定活動中識別浪費和尋找改善機會。識別價值流的常用工具,就是價值流圖。價值流圖把產品或者服務所涉及的所有物流與信息流相關內容用目視圖表的方式繪制出來,作為隨后即將展開的精益改造的依據。
5.豐田生產方式(ToyotaProductionSystem)
含義:一般認為,豐田生產方式的支柱有兩個,一是“自動化”,二是“及時生產”。根據大野耐一的描述,豐田生產方式的現場管理,有兩個特點,一是流水化制造,二是拉動式計劃方法,也就是看板方式。豐田過去是將車床、銑床分車間集中在一起,后來則改善為依照生產流程將車床、銑床、鉆床一臺一臺流水化排列布置。生產的產品則按照生產流程順序流動。由于這種作法將原來一人負責操作一臺機器的方法變成了一人負責多臺機器,于是提高了生產力。這也就是單元生產最初的雛形。第一項特點是應用看板方式。這是為了實行豐田生產方式中的及時生產而采取的手段。
6.自動化(Jidouka)
含義:豐田公司不是單純的自動化,而是強調“帶人字旁的自動化”。在豐田公司的任何一個工廠里,差不多所有的設備上都裝著自動停止裝置,譬如“定位停車方式”,“全面運轉系統”,“保險閥”及其它種種安全裝置。機器被賦予了人的智慧。給機器加上人字旁這件事,大大改變了操作的工作。因為,當機器正常運轉的時候,用不到人,人只是在機器發生異常情況、停止運轉的時候去處理就可以了。所以,一個人可以管理好幾臺機器,隨著人員的減少,生產效率將飛速提高。“帶人字旁的自動化”的精神,來自于豐田公司的創始人豐田佐吉發明的織布機。
7.防呆(Bakayoke、Fool-proof)
含義:為了實現生產合格率100%的目標,必須在模具、工裝夾具方面多用腦筋,添置防止不合格品發生的設備,這就是防呆裝置。防呆裝置有6類:①出現操作失誤物品就裝不上工裝夾具。②物品不符合規格,機器就不會加工。③出現操作失誤,機器就不會加工。④自動修正操作失誤、動作失誤,然后開始加工。⑤在后工序檢查出前工序不合格,前工序停止操作。⑥作業上如有遺漏,后工序停止動作。
8.及時生產(justinTime)
含義:及時生產是希望現場能夠達成這樣一種理想狀態:在必要的時間、按照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產品。譬如在一輛汽車的流水作業裝配過程中,裝配所必要的零件恰好在必要的時刻、以必要的數量到達生產線的旁邊。如果在全公司實現了這種狀態,那么就能使物資上和財務上給經營造成困難的庫存問題接近于解決。如果能夠達成這樣的理想狀態,就會消除生產現場的浪費、勉強、不均衡等現象,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及時生產這一想法的始祖是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實踐者是大野耐一。
9.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
含義:美國勞動管理協會(APICS)提倡采用計算機進行物料計劃,這一方法逐漸發展成MRP。以前,MRP只包含物料計劃,但后來開始向整個生產管理的數據體系發展,稱為ERP。
10.推動方式生產(PushProduction)
含義:按照MRP的計算邏輯,各個部門都是按照公司規定的生產計劃進行生產。上工序無需為下工序負責,生產出產品后按照計劃把產品送達后工序即可,這種方式稱之為推動式生產。
11.(PullProduction)
含義:在拉動生產的方式下,作業員不能根據上級領導預先制定的生產計劃,而是根據下一工序發出的目視信號,來決定何時生產、生產什么、生產的數量,以及何時停產、何時進行生產切換。拉動生產同時制定了規則,告訴作業員,當生產中出現問題時,他們應該采用何種解決步驟,應該向誰申請幫助。最后,一個拉動生產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目視性,使得管理者或計劃員能夠一眼就獲得需要了解的生產進度情況。
12.看板(Kanban)
含義:看板是拉動式計劃與控制系統的信號傳遞工具。在最初的拉動生產方式中,采用小紙片作為傳遞信號的工具,這種小紙片日本人稱之為看板。于是看板這一名稱便沿用了下來。現在,看板早就不在局限于紙板了,電子看板目前是主流。
13.生產平準化(LevelProduction)
含義:生產現場的生產任務越不穩定,浪費就越多。因為設備、人員、周轉在制品等等各項要素必須與生產任務的最大需求去配備。為了防止生產線的這種不穩定現象,必須致力于生產計劃趨于穩定,這就是生產平準化。
14.利特爾法則(Little’sLaw)
含義:LeadTime=存貨數量×生產節拍。如何有效地縮短生產周期呢?利特爾法則已經很明顯地指出了方向。一個方向是提高產能,從而降低生產節拍。另一個方向就是壓縮存貨數量。然而,提高往往意味著增加很大的投入。另外,生產能力的提升雖然可以縮短生產周期,但是,生產能力的提升總有個限度,我們無法容忍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市場的需求。一般來說,每個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能力是大致不變的,而從長期來看,各公司也會力圖使自己公司的產能與市場需求相吻合。因此,最有效地縮短生產周期的方法就是壓縮在制品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