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
2011年10月30日21: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4) 【字體:↑大↓小】
中新社???0月30日電 (王子謙)30日在此間舉行的“第72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提出,“中國模式”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討論該模式對中國的前途和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吳敬璉說,“中國模式”論解釋中國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擁有強勢政府和強大控制力的國有經濟。但他看來,中國在取得巨大成就時也付出了高昂成本,“當前經濟和社會體制帶有雙重性質,未來有很大不確定性,既可以成熟起來,成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也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他表示,中國經濟保持30年高速增長的真正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前后30年面貌最大區別在于實行了市場化改革和國內外市場的對接。
吳敬璉說,市場制度的建立為平民創業開拓了一定空間,使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對外開放政策的成功執行縮小了中國與先進國家的巨大差距,同時也彌補了消費需求不足的缺陷,共同促使中國經濟在90年代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但目前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完善,這種不完善性主要表現為國家部門仍然在資源配置中起著主導作用。”吳敬璉說,這種主導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并壟斷重要行業;第二,各級政府握有重要經濟資源流向的巨大權力;第三,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礎尚未建立,各級官員對企業活動進行頻繁干預。吳敬璉說,中國現行的經濟體制是一種過渡性體制,該體制或成長為法治的市場經濟,或蛻變為政府控制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吳敬璉分析說,在強勢政府控制下的粗放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近年來經濟和社會事態的發展充分說明,靠政府強化行政管制和大量投入資源實現的增長,不但不能長期維持,而且會造成嚴重的經濟社會后果。
“出路在于采取堅定而實際的步驟推進改革。”吳敬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