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化來襲,傳統企業該如何轉變思維?
導語: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核心是“收入”由“銷售收入”轉向“運營收入”,這是“銷售導向思維”向“運營導向思維”的轉變,但轉變思維何其難,所以更像是一場革命,一場傳統企業的“商業思維”革命!
本文作者王利杰是中國青年天使會常務理事,微博@王利杰LEO天使投資人
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核心是“收入”由“銷售收入”轉向“運營收入”,這是“銷售導向思維”向“運營導向思維”的轉變,但轉變思維何其難,所以更像是一場革命,一場傳統企業的“商業思維”革命!
越是成功的企業家,可能越是沒有感受到互聯網對他所在的傳統行業帶來的“沖擊”,因為他的成功“掩蓋”了危機。
而此刻的支付寶,竟然一夜之間成了所有基金公司的“最具未來領袖氣質的同行”!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新風向:跨界顛覆。另外一個高富帥案例是雷軍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小米”,從手機行業(通信)切入,橫向擴展到電視(家庭娛樂),所到之處必得用戶“尖叫”。還有一個草根的案例是麥剛、李明遠和楊偉慶投資的“黃太吉煎餅”,一分錢營銷和廣告費用也沒花。
一時間,所有的傳統行業都在談論互聯網將會如何改變他們的命運,如果再不及時擁抱互聯網,恐怕就要被互聯網淘汰(或者說,被積極擁抱互聯網的同行所淘汰)。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究竟該如何擁抱互聯網?所謂的互聯思維又究竟是什么?
我覺得,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最重要的是要首先從思想認知,互聯網帶來的新商業思維的核心是“運營”而不是“銷售”,這兩者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運營關注“用戶”而銷售關注生意;
-運營重視“服務”而銷售重視契約;
-運營注重“長遠”而銷售注重眼前;
-運營依賴“營銷”而銷售全靠廣告;
如果您一直在反思,那么看完上面幾條,應該有所感悟了。如果您還似懂非懂,那么請繼續看看互聯網思維的一些精髓:
1)免費
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之所以建立“運營體系”的核心,因為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建立在“主營業務免費”的基礎之上,用戶不會為其核心業務直接買單,這是互聯網公司不得不建立運營體系,一方面想方設法留住用戶關注度,另一方面尋求其它途徑獲得利潤,比如廣告、游戲、虛擬道具等。
對于傳統企業來講,其產品或者服務的邊際成本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般趨近于零,所以很少有人把主營業務免費提供給用戶。不過小米也告訴整個行業,他在以成本價銷售產品,并不希望通過手機硬件利潤賺錢。
2)速度
互聯網的也算是競爭極其殘酷的行業,應為技術門檻低,山寨成風,任何一家今天還活著的互聯網公司都要感謝當年創始人拼命三郎的精神。在互聯網領域,速度就是生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對于傳統企業來講,被山寨的速度可能不像一個網站那么快,但是手機產業的山寨水平其實并不輸給互聯網公司。所以,今天可以說任何行業都在與速度賽跑,那些跑的慢都被人們遺忘了。
3)極致
什么叫極致?就是完美至極!互聯網人打磨產品的精神是追求完美的工匠心態,這點不亞于喬布斯。不過這也要感謝激烈的競爭環境。不做到極致沒有人尖叫,沒有尖叫就沒有傳播,沒有傳播就沒有營銷,沒有營銷就沒有未來。
營銷的初衷是“營造銷售的氛圍”,基于互聯網的各大社交平臺提供了免費的營銷傳播通路,這是天賜良機!但用戶只愿意傳播那些真正令他們尖叫的產品,那些超越用戶想象2倍的產品會最大面積得到免費傳播。在互聯網上,花錢的廣告遠不如免費的口碑值錢。
4)迭代
既要追求速度,又要追求完美,這不是矛盾嗎?是啊,產品經理通常都很糾結,每天在抓耳撓腮做著“取舍”。而互聯網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對于互聯網精神打造的產品所與生俱來的“瑕疵”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讓用戶“尖叫”的功能、性能和特質上,而忽略了其他不足的地方,那些出眾的點贏得了用戶的感動,也讓用戶由衷地相信,下一版會好的。所以雷軍的小米手機在經過幾個版本的迭代之后,終于接近我對小米第一個版本的期待了。
5)用戶
互聯網思維主導下的產品是非常注重用戶體驗的,優秀的產品經理都在專研如何通過產品這個載體與用戶“神交”,雖然互聯網企業堅持認為用戶不是直接給你錢的“消費者”,但是用戶對你的關注和評論決定了企業的生死。
對于傳統企業來講,更加應該重視用戶體驗,每一個用戶本質上都可能成為產品的“使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將用戶體驗從原來的產品品質提升到一個更加廣義的層面,從用戶第一次聽到你的產品開始到最后的維修或者退貨,中間100多個體驗環節,每一個單點都值得優化和提高。
6)質變
互聯網企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之后,突如其來的“變質”,QQ從一個聊天工具先是變成了一個社交平臺,再成為一個媒體巨頭,然后變成了一個娛樂帝國;十年之后,同樣是在騰訊,微信又一次從一個聊天工具變成了社交平臺,然后又成為了一個媒體平臺、產品客服平臺,之后又稱為了游戲平臺,然后增加了支付,突然成為了無所不能的交易平臺,開始觸動了阿里巴巴電商生態的奶酪。
量變帶來質變,這就是用免費或者成本價銷售產品帶來用戶規模之后的一種新的可能性,這種質變會影響到周邊一些其他傳統產業,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就像兩個武林高手一直在拼殺對峙,旁邊一個小娃娃在觀戰;某一天,打著打著,兩個高手轉身一看,那個小娃娃已經變成一個巨無霸,并且對他倆虎視眈眈,這個時候他們終于停手了,商量如何一起對付這個當年的小毛頭……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的精華!!!
看到這里,你真的打算擁抱互聯網了嗎?你接下來打算怎么辦?
1)產品——將原來的主營商品改造成“體驗式服務”的“載體”,然后免費或者按照成本價提供給用戶?
2)團隊——將那些跟不上時代的銷售裁掉或者轉崗到運營部門負責資源整合,試圖通過跨界合作找到盈利點?
3)營銷——將廣告部門和營銷部門合并,同時將營銷預算調整為“0”,招募年輕干將,看看如何能不花錢把營銷做好?
這樣就可以了嗎?
未必!
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建議這些傳統企業家呢。
要不都把企業交給接班人,自己改做天使投資,扶持一個徹頭徹尾的“互聯網思維主導的年輕團隊”,去顛覆上一家公司所在的整個行業。
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