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魏杰在《企業文化塑造——企業生命常青藤》中這樣總結企業文化的定義:“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信奉并附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也就是說,企業信奉和倡導并在實踐中真正實行的價值理念?!睆姆治龆x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現象都是以人為載體的現象,而不是以物質為中心的現象,由一個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業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
君合智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所要體現的是企業的愿景、使命、目標、價值觀和經營理念,它的建設最終是為了“戰略落地”;為了“戰略落地”,必須作出系統思考與安排,確立基本價值理念與系統做事原則,構建制度建設前提,使“文化生根”。但是企業文化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自從“企業文化”概念從西方傳入中國以后,在中國企業界著實熱火了一陣子。一些缺乏企業管理實踐的人們,大勢鼓吹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脫離企業管理的經營實質,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害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企業和企業家。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觀念是表明企業管理是受制于文化的——把管理“是什么”和“怎樣”管理混為一談,把形式和內容混淆起來,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科學。企業管理可以用正確和錯誤、優秀和拙劣、有效和無效來衡量,但無法用文化來衡量,它與體育運動一樣,不受國家和文化的限制。(因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有反作用)
許多企業不惜花費很大的成本去“提煉”自己的文化,指望企業文化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力。但事實上,作為一種非正式制度的企業文化只有建立在作為正式制度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政策基礎之上,并且與后者的導向相同,它才能真正起到錦上添花,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企業甚至還沒有明確經營戰略和人力資源戰略指導下,建立適合市場競爭需要的人力資源管理正式制度的情況下,不是去思考在管理上下功夫,而是熱衷于搞一些所謂企業文化的花架子,所起到的唯一作用恐怕就是裝飾門面而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在竟然有人到處講《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連“企業文化”是什么?“核心競爭力”是什么都沒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