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顧問故事】大自然家居(中國)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地板與家居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是中國地板控股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國地板控股2011港股上市公司。大自然家居以研發、生產及營銷綠色健康的地板、家居產品為主。主營業務已從以前的地板轉型升級為地板、櫥柜、衣柜、木門、飾品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大自然地板品牌領銜、多品牌并駕齊驅的大家居市場戰略。現旗下品牌有:大自然地板、大自然宜家、大自然第一空間、大自然美學館、大自然木香居、大自然溫莎堡櫥衣柜、大自然德森堡木門、大自然飾萬家飾品、Nature等多個品牌。
現在大自然地板在全國擁有超過2900家統一授權、統一形象的專營店。并在2012年在中國地板行業十大品牌排名中,大自然綜合排名第二;是中國地板十佳品牌、中國名牌、廣東名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也是亞洲最大的木地板骨干企業之一。幾年來錫恩英才也與大自然地板共同合作了《戰略運營管控》、《戰略管理者五項修煉》、《營銷工業化》等咨詢項目,2011年還幫助其梳理了企業文化,最終形成了中板的文化框架,其中:
企業使命:擔環保責任,普健康生活。
企業遠景目標:打造全球地板領軍企業。
企業核心價值觀:客戶第一、結果至上、科學精神、尊重共贏、職業人生.
我們可以看到,在大自然地板的文化中,核心價值觀中有一條叫“結果至上”,我們來分享一下優秀公司如何例用會議,落地公司文化、營造公司的決策執行環境的。從08年合作至今,質詢會這套系統在大自然地板一直都在用,佘學彬董事長12年公司戰略會上還特別強調質詢會是他12年管理公司的五大工具之一,我也作為大自然地板的常年管理顧問,一直參加著在自然地板的質詢會,并給予及時的點評和建議。
(大自然地板廣州順德的總部)
比如,某次質詢會,下屬有這樣的項工作,其結果定義是這樣描述的:
工作安排 | 結果定義 |
秘魯林木砍伐 | 跟蹤并匯報完成進度 |
事業部13年經營規劃 | 上報計劃 |
完成促銷100場 | 提交訂單量 |
我們先看一下,比如工作安排:“秘魯林木砍伐”,結果定義:“跟蹤并匯報完成進度”。這項工作是可以考核的,當然后面也有完成時間,所以是符合結果的三要素的。但作為總裁的你,你是不是總感覺少點什么?總感覺不給力!好,那我們再來用結果的思維看一下這條工作,這個所謂的“跟蹤并匯報完成進度”對你來講有沒有價值?是不是你要的結果?當然不是,這就是問題根源所在,你的下屬并沒有以結果為導向,他目前的這個結果定義是不符合公司的價值觀“結果至上”這一條的。這時包括佘董事長、我在內的現場或是線上(地球另一側海外公司也同時上線,電話質詢)的質詢者,就會根據我們發現的問題給予相當的質詢和改進建議。比如改為:“砍伐XX方;到廠XX方”因為你砍下來的林木,如果拉不到工廠,也是無法完成當月目標的,所以還要承諾到廠XX方。所以跟蹤并匯報完成進度不是結果,而你砍了多少方,到廠多少方才是結果。
同樣工作安排:“事業部13年經營規劃”,結果定義:“上報計劃”,這也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你上報的計劃我是滿意的,認可的,并且2013年馬上來到,這個月就要把計劃提交并且通過,才是我要的結果;所以你上報規劃不是結果,而你的規劃領導審批通過才是結果。
工作安排:“完成促銷100場”,結果定義:“提交訂單量”,這當然也不是我要的結果,你只提交一個訂單量對我來講沒有任何價值與意義,所以我要的結果是你促銷了那么多場,你的簽單至少可以達到多少方?這才是我關心的結果,所以整個質詢的過程也是一個直追結果的過程。
同樣還是上表的三項工作質詢后的結果定義可能改為:
工作安排 | 結果定義 |
秘魯林木砍伐 | 砍伐XX方;到廠XX方 |
事業部13年經營規劃 | 終版審批通過 |
完成促銷100場 | 簽單至少XX方 |
我們可以對比兩個表格,雖然只是改了幾個字,但“結果至上”的文化理念卻在工作當中真正在去落地,在整個會議對結果質詢的過程當中,在這個直追結果的過程當中,會議當中的當事人,在場者,在線者都同一時間在受這種決策者的決策習慣影響、熏陶,在被“結果至上”的價值思維影響,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所以,本身這個動做已經是在做文化了。
事實上這個表格中還有很多職業人的思維方式在里面,比如:重點思維。在前面的總表中,我樣可以看到有一行字為紅色,這一行的工作為重點工作,你必須要有一條重點工作,但你所提交的重點工作是不是我關心的重點工作很重要。如果你上報的重點工作,質詢時發現不是領導要的重點工作,或是跟總裁本月的戰略要點不符,總裁也會要求你馬上修改,調整到公司戰略上來。這個動作的價值在于層層糾偏下屬的重點工作,讓整個公司的工作更加聚焦,最終全部聚焦到總裁的戰略上來,使整個公司大家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起使,做有戰略的事。佘董曾分享到:“有了質詢會體系,尤其是每月的總裁戰略要點,不只是下屬重點清晰、明確,我自己也不會落項,大家的工作更加聚焦戰略”。
除了結果思維、重點思維外,質詢會工作表中還包括計劃思維、分解思維、客戶思維、責任思維、商人思維、量化思維等等,這些都是管理者應該去強化的思維方式,而你去強化的動作和過程,就是在做文化。
(大自然地板質詢會現場內景)
再比如:在質詢會當中還體現了一種對事實與數據尊重的文化,也就是對事不對人的文化,很多公司都想做事時對事不對人,但一旦真正做起事來,又回到了人治的做法,怎么辦?我們可以通過公司的會議,去植入并塑造對事不對人、尊重事實與數據的文化。操作要點如下:
1.越想信誰,越檢查誰
是的,越想信誰,越檢查誰,你沒有看錯。有人說不對呀?我們總在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嗎?我相信他為什么還要檢查他呢?沒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他做的事情很棒,而且一直以來都是他在做這件事情,已經是輕車熟路,百分之九十九是沒問題,好,即便如此,這是不是你不檢查的理由呢?如果相信他而從此不去檢查他,甚至直接告訴他:“你是免檢產品”!我們至少給了他犯錯誤的機會,因為你這就是在告訴他:“你犯錯誤我也不知道,你大可放心的去犯吧!”,沒錯,你這么做你已經至少給了他犯錯誤的機會!你不檢查他,他可能不會犯錯,但也可能真就犯了錯誤,但是只要你不查,他犯錯的概率至少要比從前高出很多。
同時,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好人這輩子一件壞事都不干嗎?你本人是不是一定也干過,哈哈。可壞人這輩子就一件好事都沒做過?所以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關鍵是我們不要給他犯錯誤的機會,你不查他,你就給了他犯錯誤的機會。我們再做一個思考,管理是建立在彼此相信還是不相信的基礎上?如果是建立在彼此相信的基礎上,那是不是合同、協議也都不必簽了,也不必要什么商業的契約了,大家打個招呼就OK了?所以,檢查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2.只相信事實數據不相信人
“只相信事實數據不相信人”,這句話意味著:無論你是什么級別的員工,來跟我匯報工作都必須拿事實與數據,連老婆來跟我匯報工作也要拿事實與數據。你這名員工從前做事都很爛,但是,這件事事實與數據表明你做的的確不錯,那我就表揚你;你從前做事都很好,但是這件事事實與數據顯示你做的卻很差,那我就PK提醒你,因為我對的是事,而不是人,在公司管理當中,對人不對事來開展工作成本是極高的,相信大家都有體會,管人太復雜,人際關系也太深奧。一家公司在管理中,對事比對人的管理更容易、更簡單。
事實上,一開始大家接受起來也不容易,但當大家發現真的是對事不對人時,反而會尊重和喜歡這樣的一種開會方式,每個人都是憑本事吃飯,拿結果交換。而且,對于事實數據的尊重,不只是體現在溝通上,而是每一位被質詢的人,您在來開會的時候,每一項工作都要有相應的事實與數據,幾項工作就要有幾個事實與數據。并且要把它們提前準備好,如果總裁要看,無論你是什么人,什么級別的高管,必須當場打開。
所有這些開會的制度、流程、規定,會上大家的決策方式、執行邏輯、溝通習慣背后都是一種公司文化的體現,而總裁、管理者對這些動作的關注,就是對文化建設的投資。也就是說總裁您在每一次開會時,您都在營造著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可能是結果導向的,也可能例行公事的;可能是人治的做法,看人下菜碟的,也可能是法治的做法,對事不對人的;可能是量化的,也可能是含糊的,總之,類似的會你正在開著,這些事你都正在干著……而您的團隊卻在您的這種決策執行環境中成長著,工作著,學習著……
【Michael有話】沒有沒有文化的公司,只有好的文化和差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