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目的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系列培訓課程,這是一個團隊年度訓練計劃。普通培訓方法以知識點的講授學習為主旨,而這個訓練計劃的方法是“教練“,讓團隊學員在實踐練習中真正學會——“設定目標”,“整合資源”,“貫徹執行”。
訓練特點
在這個訓練計劃中,導師不在僅站到臺前,更多的是居于幕后,制造策劃許多突發事件,引導團隊學員看到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些突發事件,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有哪些成長。
在這個訓練計劃中,學員會成為絕對主角,不在安坐于課桌前,將要經歷許多深刻體驗,深刻體驗到影響自己行為的心態與信念從何而來,怎樣打破這固有思維模式,看見可能性。
所有的改變與成長,一定包含三個層面——信念、心態、行為,信念決定心態,而心態決定行為。我們能直接清晰觀察到的就是“行為“,這個訓練計劃的目的也是改變行為,無論是個人行為,還是團隊行為。
訓練意義
可是“行為“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舉個例子,某人說——”我不想去參加這個訓練,我不會有什么大的成就,因此參加了也沒有意義,所以我請求領導別讓我去了。“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很容易看出來,為什么我請求領導別讓我去了(行為),因為我不想去(心態),為什么我不想去,是因為我覺得我不會有太大成就(信念)因此參加了也不會有意義。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行為的改變必須從信念從心態開始。這就是我們這個訓練的核心意義所在——以改變行為為目的,在信念與心態上下功夫。
訓練方法
1、 在訓練整體上:
《從目標到執行》是“心態類課程”不是“技能類課程,我們認為如果團隊學員能夠破除限制性信念,調整好心態,自然會去學習技能,尋找方法;
《從目標到執行》運用的是調適性領導力,而非技術性領導力,及幫助學員理清目標方向,看清現在位置,然后支持學員全力以赴,實現目標;
《從目標到執行》是“對人不對事”,焦點都集中在團隊學員身上,即——“我不關注你做了什么,我更關注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我們認為事件只是表象,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究竟是什么樣的信念導致了你重復“無效的行為”。
2、 在體驗式內訓中:
首先,三個階段是線索,“目標設定”,“整合資源”,“貫徹執行”,一切的工作事務,事無巨細,都是這三個階段的循環。所以我們的教練以這三個階段為主軸開展整個團隊訓練計劃。
然后,九點領導力是要點,這九個領導力(激情、承諾、負責任、欣賞、付出、信任、共贏、感召、可能性)跟我們的信念有關,如果我們錯誤的認識這九點,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就常常“事倍功半”。
最后,在每個環節中,我們都始終關注學員——信念、心態、行為,三個層次的體現與變化,幫助團隊學員不斷自察與自省,最終達成限制性信念的突破,心態上的調整,行為上的改變。團隊學員也會因此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3、 在日常教練過程中
導師挑戰教練,教練挑戰學員,“一個人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但我們可以支持他看到——“重復舊的方法只能得到舊的結果”,這就是教練的價值。
當一個人想要開始改變,那他就開始擁有被教練的空間,他的事業生活就開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相反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什么都不做,這種情況就叫做“等死模式”。
而教練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幫助被教練者——理清目標(目的地),反映真相(現在位置),心態遷善(調整自我),行動計劃(執行力)。這就是四步教練技巧。
教練運用四種能力,聆聽(他想表達什么),發問(我不清楚的是),區分(什么才是重點), 回應(你現在的情況),來完成四步教練技巧,從而幫助團隊學員把自己的焦點注意力時刻集中在自己的目標與行動計劃上。
4、 在分享會上
每個月末都會有分享會,每次的分享會主題都圍繞一個“領導力”,領導力首先幫你領
導好自己。
在這個分享會上,導師要檢視團隊學員的目標完成情況,團隊學員要分享這段時間以來自己的因果得失。
所有學員都要在互動中為自己的問題尋求答案。
5、 在每階段結束的“嘉許會上”
三個階段,每階段結束時,我們根據團隊學員的目標完成情況要做出,精神上與物質上
的雙重鼓勵。
同時,嘉許贊揚每一個人的努力與付出,教練要站高一線,要看人之大,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會越來越好,會更上層樓。
展望下一階段,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到更好。
6、 訓練方法的理論來源
人本教練技術(coaching);身心語法程序學(NLP);九型人格(Enne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