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竭盡全力要追求的是什么?答案勿容置疑:利潤,利潤,一切都是為了利潤!如果沒有利潤,一切都是空談!創造盈利,這是企業的最高原則,利潤掛帥,永遠不會錯!
如果一個人用其他無關緊要的東西來批駁我的觀點,那只能說他根本不懂企業。
盈利是企業生存之命脈,是發展之基礎,如果沒有利潤,股東無回報,員工無福利,政府得不到稅收,銀行收不到利息,企業終將難以為繼。一個企業沒有利潤,靠東挪西借的融資負債過日子,雖則可以茍喘殘延,畢竟無法長期持續,只有持續盈利的企業,方可長治久安。
曾經有一個企業家問我,一個企業如何才能長期活下去?我的回答很簡單,短期靠利潤,中期靠戰略,長期靠文化。簡單說,就是企業短期一定要考慮利潤最大化,中期要有收入增長點,長期要靠卓越的文化和價值觀(遠見,創新與倫理)。如果企業短期無利潤,估計戰略與文化,也會變成空中樓閣而已!
企業和政府最大的區別就是,企業是盈利組織,而政府是非盈利的公共服務組組織。政府追求的社會效益,而企業追求的是經濟利益即盈利。盈利是企業的本份,也是企業長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一個盈利的企業,能使社會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一個虧損的企業,則是浪費社會資源,浪費資源、資本以及人力。
企業為何虧損或利潤微薄?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戰略問題、產品問題、管理問題或營銷問題……其實歸結到底是企業利潤管理問題,大多企業非無銷售規模,而是無利可圖!
現實中,很多企業沒有利潤導向的文化,不重視利潤管理。企業所有的工作,不能圍繞短期,中期與長期利潤最大化來設計;企業的決策與政策,也不能基于利潤最大化的來制定;企業的績效體系也不能以利潤為核心。于是,雖則整天忙忙碌碌,最后卻兩手空空。
虧損型的企業,大多是沉迷于細微末節的小事,卻對與利潤相關的關鍵事項,視而不見。企業天天開會,卻沒一次與利潤相關;企業常常搞內部培訓,或者部分中小企業老板,到處參加培訓學習,卻很少真正與利潤有何直接聯系;企業月月考核,最后利潤照常下滑;老板常常日理萬機,卻對企業盈利與否,一概不知,等到年終決算,始知盈虧與否,知道又有何意義?
絕大多數企業,拼命追求銷售規模的增長,卻忽視了利潤的同步增長,結果規模不斷增大,盈利效率卻不斷下降,風險也隨之加大,經濟危機一來,馬上問題暴露,焦頭爛額!
自08年經濟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都在轉型,中國經濟結構也在從粗放向集約經營轉型,從簡單規模增長向內涵價值式增長,這是中國經濟以及企業轉型的必然之路。建立利潤導向,提升企業內在價值,則是中國企業的出路所在。
經濟危機伴隨的是行業洗牌,低效率,低盈利的企業,在轉型中將不可避免的被無情淘汰。而具有遠見,能與時代同步者,則可以跟上歷史的步伐,進一步發展做強做大。其余者則被歷史車輪所傾扎,萬劫不復!
09年在很多行業,企業生存賽跑已粗顯端倪;而2010年,則成為分水嶺.轉型快者,則贏得寶貴時間,留下生機,反應慢的,則出局進入倒計時。
競爭游戲,前些年從勝者為王,到剩者為王,2010年必將進入利潤為王的時代,贏得利潤者上天堂,虧損者下地獄,全在一念之差!
利潤導向者勝,天助自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