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觀點:小企業要學會用忙人,大企業要學會用閑人。很多領導對“用閑人”感到不解,理由是既然是閑人,養著他不是增加成本嗎?
其實,凡事不可能都用金錢的標尺來衡量。養閑人是領導者的一種胸懷,一種長遠的戰略思考。大企業養閑人是為了給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中國人習慣說“大不了從頭再來”,
小企業做錯了可以從頭再來,企業沒有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是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的。領導大企業就像開航空母艦,在茫茫無邊的汪洋大海上行駛,一旦出差錯,可能就永遠也上不了岸了。因此,為平穩發展考慮,為未來發展考慮,大企業平時就需要養一些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人。這些人平時是閑人,出現危急情況的時候他們卻能為企業保駕護航。
也許,企業的一些高管會說,難道我們不能為企業保駕護航嗎,為什么還要養閑人?企業的高管是內因,閑人是外因。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輪船,那么企業的高管就是輪船上的大副和專業水手,閑人就好比時而掠過輪船的海鷗,看似無用,但是我們卻可以據此預測和分析輪船所處的外在環境,及時識別暗礁和險灘。企業高管和閑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視野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因此,大企業要學會養閑人,就像戰國時期孟嘗君養的食客、門客一樣,看起來好像很浪費,但是這幫賢士在關鍵時刻卻可以派上大用場。企業越大,戰略眼光就顯得越重要。大企業領導者要有結交各路英雄豪杰為我所用的長遠考慮,在這方面投資不能太小氣。
潘石屹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養著120個設計師,而且還是國外著名的,這在其他房地產開發商看來簡直就是燒錢。很多人認為,設計師的價值就在于樓盤建筑之前設計出圖紙,之后就閑下來了,他們閑著還領高出普通員工數倍的工資,不是浪費嗎?何況,設計人員多的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需要時現抓都一大把。但是,潘石屹認為這120個設計師能夠在設計環節增加資源,讓他的樓盤獨具特色,有賣貴的理由,所以他寧可花大把的錢養著這些閑人,為的就是讓他們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這就是潘石屹的戰略思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前儲備資源。這種舍,是為了以后的得。企業的就是要有這種氣魄,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用理解解決問題,在專業領域以外就要舍得用錢來解決問題。
事實也的確如此,有些工種、有些崗位上的人員是需要提前儲備的。就拿設計人員來說,雖然他們設計一個施工圖紙只需要一周或者半個月,但是前期的積累卻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他們要設計出非凡有創意的樓盤,前期需要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同行的設計方案,了解自己樓盤所處位置的地理情況和周圍消費者的愛好傾向。另外還要和建筑人員配合,施工中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還要及時糾正。了解崗位性質的領導一定不會急功近利,需要用人時才隨手抓人。
不具備長遠思維的領導者,總是在無米下鍋時匆忙找米,結果買到的很可能是陳年舊米,因為新米早被有眼光的人買走了。用陳米做出的飯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這就是不舍得提前投資,抱著僥幸心理,希望事到臨頭湊合一下應付過去造成的后果。按照這種思維方式是永遠也無法做出精品的。很多小老板操勞一輩子也無法完成向大老板的升級和跨越,也許就是受這種思維模式所限。
有舍才有得,當然,得不一定都是得到利益。凡是做到一定級別、升到一定地位的領導要看淡利益。孔子曰君子言義不言利,大企業的領導不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那么重要,該舍就要舍。馬云成立阿里巴巴后就把股份送出去,自己只剩下不到10%,這就是在利益面前的舍。這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也是一種著眼長遠的戰略思維。否則,領導者總是為晉級漲工資、為住房面積大一點和員工矛盾重重、鬧得不可開交,如何能得到下屬的擁護和支持?所以,領導者一定要有長遠思維,有大格局,大胸懷,學會取舍之道。這樣處理問題,才能提升管理能力,贏得人心。
當然,舍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心中一定有想要的東西,那就是獲取,就是得。什么地方應該獲取呢?洛克菲勒說過,如果一分錢該給我們,我們必然來取;如果少給客戶一分錢也要還給客戶,叫客戶拿走。這叫一分錢理論,有非常強的原則性,什么地方該取,什么地方該舍,明明白白。
李嘉誠把一分錢理論運用得很好。李嘉誠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次,李嘉誠上車前掏手絹擦臉,帶出了一枚硬幣。這枚硬幣滾到了很遠的地方,李嘉誠不顧眾目睽睽,一路小跑過去,準備撿那枚硬幣。旁邊的保安趕忙跑過去幫他拾起,交到他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然后從口袋中取出一百元酬謝保安。
為了一枚硬幣,花一百元的代價,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不劃算的。有人問起這件事,李嘉誠說:“若我不去撿那枚硬幣,它就會滾到陰溝里,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一百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費。錢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費。”
什么意思?就是說雖然我不小心丟掉的只是一枚硬幣,但是這枚硬幣被我丟掉了,就再也無法體現它的價值。我花一百塊錢酬謝保安,是我為找回這枚硬幣付出的代價。這100塊錢實現了他應有的價值。也就是說,李嘉誠為了保持一塊錢的價值,寧愿花100塊錢去實現它。這是一種做事的決心和態度。
大家記住,一個好的領導干部一定要學會使用一分錢理論。一分錢代表你要做的事,一百塊錢代表你為做這件事付出的代價。當你有決心花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一萬塊錢,去實現一分錢的價值的時候,就代表著你有一種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決心。李嘉誠這一分錢理論意味著只要他想做的事一定要做成。
領導最有力量就是當這種風格形成的時候,在你面前是沒有困難的,只要你說的話,你的部下會堅決執行。所以大家一定記住,你要體現你的領導作風,就必須堅持一分錢理論,就是我定的事要干,不惜一切代價要干,這樣的話你這個領導才能做好。很多公司執行力不好什么原因?就是一分錢丟了就丟了,不愿意為了丟失的一分錢去花一百塊錢來彌補。領導決定干的事一定要干,這是一分錢理論帶給我們的啟發。
很多領導干部不一定會說一分錢理論,但是他一定在用一分錢理論。就像我們和日本之間,釣魚島就是中國的一分錢理論,什么意思?為什么菲律賓現在和越南非常老實?它們就看咱們對釣魚島的態度。如果中國說把釣魚島給日本,保證南海的一大片領土都沒了。只要釣魚島中國能搶回來,其他的就都老實了。
戰略管理是超常規發展,領導者要有發現機會、駕馭自己、培養部下、培養社會資源的能力。怎樣培養,要舍得投入。就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施肥澆水才能長為參天大樹一樣,沒有前期的舍就沒有后期的得。領導的大氣就體現在構建團隊、構建管理、構建流程的時候。管理是構建出來的,在管理過程中有一個構建流程和使用流程的過程,構建人際關系、使用人際關系的過程。構建人際關系需要花成本,上升到領導位置一定要學會去構建管理,學會在構建過程去投入資本,把錢花在成長的過程中,花在自己的身上。領導者要這樣去理解舍得的概念。
以上內容摘自李江濤教授叢書《領導者的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