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首先是團隊,其次才是產品,因為有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好的產品。什么時候人都是第一位的。搭班子、建團隊的首要問題是確定一把手及相應的管理體制。
傳統企業的一把手絕對是企業的靈魂和核心,新型的互聯網企業往往會建立一套領導機制,來克服一把手專制帶來的弊端。
雷軍當年選擇創辦小米時,基本上是在涉及到的各個層面,用Excel列表,一個個地找合伙人。這種合伙人制,使小米的合伙人都能獨當一面。如果沒有什么事情,他們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干嘛,也不會管彼此。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這就為快速決策提供了保證。
“如果你沒有我那么多名單可以聊,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伙人是哪個公司的人,然后就去那個公司樓下咖啡廳等著,看到人就拉進來聊,總能找到你想要的人。”雷軍表示。
在這個時代,沒本事的話,一定要走合作路線。如何尋找合作?我用兩句話總結。第一句話,要學會用浪費時間的方法做事情。很多人說,沒有時間觀念就不要做事情,其實,做重要的事情是不計成本的。學會用浪費時間的方法做事情,其實你是在投入。要徹底解決一個事情,就要學會用浪費時間的方法做管理。第二句話,要學會用浪費時間的方法去交朋友。當你學會用浪費錢的方法交朋友的時候,其實你不是在浪費錢,而是在用錢、用你的時間、用你的付出去獲得感情。這和雷軍所說的“等人聊天”的方式是有點不謀而合的。
相較于合伙人制,雇傭制則無法發揮被雇傭者最大的潛能。做老板的就是要負責把整個班子團隊搭好。雷軍采取合伙人制其實是在用利益這一絕佳的約束條件,來綁定參與各方,同舟共濟。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曾在演講中這樣著重強調了合伙人的重要性,他表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比你是否處于風口上更重要。”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具備開放思維,合伙人機制其實就相當于給一把手增添了多個能觀察到四面八方信息動向的耳目和大腦。當然有人會認為,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技術創新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這類企業很多都是“科學家”老板憑借過硬的技術一手帶大的。但是這類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企業到底該歸科學家管,還是該歸企業家管”的問題。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科學家所能關照到的角度,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只是企業發展若干環節中的一個。所以,科學家所能帶領企業發展的路程,也僅僅是企業發展中的一小段路程而已。盡管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很重要,在企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決不能因此就讓科學家來管理企業。因為科學家容易從技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但是在很多時候,不是技術上可行,企業就可以做。所以說,科學家管理公司很容易把企業帶偏。
企業越不規范,對領導人的依賴就越大。規范的企業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依賴的一定要是成熟的團隊管理機制,而且最好是采取合伙人的方式。
摘自李江濤教授新書《小米,是否明日黃花》
內容簡介:
公司估值5年翻了300多倍,“小米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成為巨無霸的小米將何去何從?
小米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本書通過分析小米近幾年快速崛起的成功基因,從老板、管理、戰略、研發、營銷、商業模式等高度全面梳理了小米的可以復制的模式,給傳統企業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鑒。與此同時,本書更從小米的危機中給讀者指出某些不重蹈危機的法門,凸顯作者獨立的反思精神和專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