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制定企業
戰略管理,你就要對你所處的行業進行類似的分析。
戰略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制定更符合發展要求的實施計劃。下面我們來看看海爾這個例子。
分析海爾的
戰略,我們必須先講講張瑞敏這個人。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做好,這個老板非常重要。老板是干嘛的?老是拍板的人叫老板,什么叫拍板?就是要學會做出決策。
海爾最早是做微電機的。什么是微電機?就是我們家里用的電風扇、吹風機,我們男士用的剃須刀,這些東西就是微電機。大家都知道海爾做微電機的時候企業是虧損的。為什么虧損?因為它
生產的東西不是主流產品!企業要想不虧損,就要會做主流產品。什么叫主流產品?生活必需品就是主流產品。
咱們以前經常說這個男人胡子拉碴,什么叫胡子拉碴?過去人沒錢,沒錢到什么程度呢?連飯都吃不飽。這時候,你讓他花錢買個剃須刀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會胡子拉碴。因而那個時候你賣吹風機、剃須刀,你肯定是賠錢的。
處于這樣一個局面的時候,該怎么辦呢?這時候就需要
戰略。什么叫
戰略?
戰略在這個時候對張瑞敏來講,就是你有多大的改變自己的動力,就是你想不想改變。而且,要想改變,絕對不能停留在一個想法上,你要有行動。
張瑞敏的改變是什么?就是到北京去,到國家二輕部,主動給部長擦桌子,這一擦就是半個月。部長被他磨得沒了脾氣,就說,“你別擦了,你回到山東去,你找山東二輕廳給他打個報告,我給你批一條冰箱
生產線。”這是中國的第十一條冰箱
生產線,也是最后一條引自德國的冰箱
生產線。所以一引進新的冰箱
生產線,海爾的產品結構馬上發生了變化,原來做微電機,現在集中精力做冰箱。
有句俗語叫“不熟不做”,熟悉就是一種能力,如果這個行業你不熟悉就盲目去做,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張瑞敏為什么敢帶領海爾改行做冰箱?因為他進入海爾之前一直就是做冰箱的。1984年他臨危受命接手嚴重虧損的青島電冰箱廠。由于是電冰箱行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他知道,要做冰箱必須做出品牌。這就是海爾的第一步,品牌
戰略。
外行只能識別成熟的機會,識別不了未成熟的機會。恰恰不成熟的機會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但這往往需要具有
戰略管理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