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自己培訓的學員越來越多,講授的課程持續深入,自己也能深刻感受到自身內在思想、知識和能力也在不斷積累和提升。培訓師的專業知識、技能、思想等固然重要,但培訓師自身的言談舉止和做事習慣是否能給學員起到表率作用,讓否讓學員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也許對構建學員信任度和培訓課程的說服力、滿意度至關重要。欲正人者,必先正己,何況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更應深諳此道。
培訓師,在大多數人看來,一直充當著指導者、教化者、教練的角色,目前大部分的培訓還是通過傳統課堂進行的,在某一個具體的培訓環節中,培訓師的言行舉止和做事習慣或多或少也會呈現在學員眼里,特別是面對一些資深學員,他們本身也具有不俗的觀察和分析判斷能力,學員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也會一直在無形中對授課老師進行鑒別性評判,不僅僅是評判授課老師所講的內容觀點是否正確、新穎,工具方法是否可落地執行,也會在心里對授課老師的自身修養、行為方式進行評判。在一次培訓過程中,培訓師肯定會全力以赴呈現自己的專業絕活和拿手好戲,以期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吸收課程的精華所在,如期達成培訓效果和學員滿意度。如果培訓師講的頭頭是道、繪聲繪色,但自身的一些不經意的言行或細節在學員面前有所紕漏或爭議,學員對該老師的信任度就會瞬間跌入谷底,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繼續進行和最終的培訓效果。
一個優秀的培訓師,究竟如何才能保證在學員面前呈現出為人師表的專業風范呢?也許有人認為對每一次課程精心準備,一切就可以盡在掌控之中,在我看來,這只是短期行為。我曾經見過培訓講課時手插口袋的老師,也見到過培訓講課時學員在討論案例,老師卻在玩手機微信…培訓師,一定不能短視,不能有短期功利化的行為,培訓師自身的職業素養是需要平時不斷的積淀和親身實踐方可逐漸走向卓越,要把一切優秀的素養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不僅在工作中,甚至在瑣碎的生活細節中,都要能夠表現出一個職業培訓師該有的風范,平淡瑣碎之中,方顯人格素養真本色。一個培訓師講《團隊建設》課程,首先要捫心自問,自己若身處一個團隊,自己是否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一個培訓師講《高效時間管理》課程,首先要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一個真正的高效率人士?一個培訓師講《職業素養》課程,首先要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一個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人士?…以此類推,讓老師自己成為自己主打課程的形象代言人,成為學員共同認可的榜樣型導師,唯有老師自己身體力行,現身說法,有意識的塑造自己低調務實的人格魅力,為學員做好表率,才會讓該老師的整場培訓效果如虎添翼。
曾經有一次,我在無錫一家公司要講一天的培訓課程,當時那幾天自己身體本就有所不適,為了不影響培訓,課堂上我還是一直努力保持精力充沛,課程結束后瞬間身心疲憊、頭暈眼花。坐出租車出發去火車站,準備乘高鐵返回昆山,上出租車后,由于實在太累,立馬睡意盡來,所以忽然想抽支香煙提神解乏,故隨口詢問司機師傅他們出租車上是否有禁煙規定,能否允許我在他車上抽支香煙,司機師傅說:“沒關系,你抽吧!”然后他緊接著又有所感慨的說:“哎,難得你抽煙前還會詢問我一下是否允許,我就喜歡拉你們這些在企業里工作的人,一看就是特別有素質的人,你可能不知道,我們載客的過程中,經常有些客人會抽煙,但他們根本不會征求我的意見是否允許,還有些客人會在出租車上脫鞋,甚至把腳翹到車子擋風玻璃上或窗外,還有一些喝完酒撒酒瘋胡言亂語、滿口臟話甚至吐在車上也不會有任何歉意…”聽到這些,我隨之真正感覺到每個行業每個群體背后也許都有其辛酸難言之處,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無處可逃避的肩膀上的現實責任,只能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應對那些苦楚。
這個親身經歷的事例,讓我聯想起自己講的《職業素養》系列課程。自己作為培訓師,自己的職業素養,其實不完全局限于職場,為人處事,待人接物,胸懷寬廣,禮讓三分,應該內化為我的一種性格和行為習慣,更應該延伸到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點點滴滴。所以,對社會上的任何一個群體或普通個人,不管是弱勢還是強勢,我都會要求自己持有基本的禮讓和尊重之心意,不是為了取悅別人和故意彰顯自己的禮貌,當素養成為習慣,禮讓和尊重別人,已經是不經意間的自然舉動,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這樣做,也許還能獲取自己精神上的寬慰、豁達與自由,這才是個人素養的真正價值所在。
自古以來,老師都被認為是一種神圣的職業,身上肩負著傳播知識、啟發思維、教授業務、授人以漁、答疑解惑、規劃指導等責任和使命。言傳也好,說教也罷,都是傳統的授課教學方法和工具,在此基礎上,打鐵還得自身硬,培訓師的自身素質和行為應當成為學員最好的學習榜樣。古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身為培訓師者,欲正人,先正己;欲教人,先修己。
2015.10.25
王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