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陳益峰
9、龍
風水學中龍者,山脈也。因山逶迤起伏如龍形。廖瑀《泄天機?尋龍入式歌》:“爰從重濁凝于于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前賢呼作龍。”蔡元定《發微論》:“夫山以靜為常,是唯無動,動則成動矣。成龍之山,必踴躍翔舞,若其偃硬勒,則不融結者也”。
10、砂
又名“砂頭“。堪輿家對龍穴前后左右諸山的總稱。古時以砂子堆撥成傳授尋龍點穴之法。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前朝、后樂、左龍、右虎、羅城、侍衛、水口諸山,與夫官、鬼、禽、曜,皆謂之砂”。廖瑀《泄天機;消砂入式歌》:“真龍落處四山聚,亦自有名義。昔賢何以喚為『砂』?于理自呼差。楊、曾教人原有格,五、九只從砂上撥,因茲名作《撥砂經》。”
砂隨位置、形狀而有各種稱呼;宋.張子微著的《玉髓真經》、明.徐善繼、徐善述著的《人子須知》、徐試可著的《天機會元》(顧陵岡原著)等書內有很多圖形可以參考。在穴前,近者為案,遠者為朝;在穴后,為鬼星、樂山;在穴左,為龍;在穴右為虎;龍、虎上又生砂,明見者為官星(多在穴前),不見者為曜星:在穴后行龍身上者為護、從;在水口旁邊及內外者為捍門、華表、羅城、北辰星、羅星(禽星、落河火星),在穴旁外纏山或穴后左右者為插耳(太乙、天乙)。
11、穴
即龍穴。堪輿家所認為的土中氣聚結處。或成洼狀,或成突狀。謂穴生氣最旺,適合安墳立宅。繆希雍《葬經翼;察形篇》: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同書《怪穴篇》:穴以藏聚為主。蓋藏聚則精氣翕集,暖而無風,暖則無水,無風則無蟻,三害不侵,則穴得矣。徐善繼《人子須知》卷首:穴者,蓋猶人身之穴位,取義至精。
穴的意義是土窟、土洞;《說文解字》:“土室也。”《易經.系辭》:“上古穴居而野處 ...... ”《周禮秋官.疏》:“凡獸皆藏穴中。”因此,穴是上古人類及一切獸類為了保護生命的藏身之所。
《易經.需卦》六四;“需于血,出自穴。”是說云從地出;在風水學說來看,即是有云霧、泉水的地方;廣義來說:穴是指具有良好日照,接受南方暖流、屏擋北方寒流、排水良好、水土保持良好,能調節小氣候……等等條件的地方;對建造住宅而言,這些是很重要的基本選址條件。
曾子南先生說:“堪輿地理中所稱的穴,是中國的地理明師研究出山之有穴竅,如人之有鼻竅,氣之所出入處也。地理明師研究出山有靈氣,其靈氣可隨山而來,比如人身有血,其血隨血而流行,故龍者,是以人的血喻之,山靈有氣,隨山流行而去,到了山盡頭便會結穴:此穴者,非石洞、土孔也,是山所止之處,靈氣所出之位,會生成一個微茫似閉著的肛門;或陰戶;或口嘴;或乳頭;或**之類;形象不一而足,地理明師便能觀察得出來。這是中國獨有的一套不可思議的工夫,地理明師觀察出其地靈所出之竅位時,便在其上建屋,或開穴葬墳其間……”。
用人身來比喻,最佳而明顯的穴的位置是;鼻、耳、口、乳、臍、小腹、陰部,以及手內彎,肌肉突起的地方。其中又以女性的生殖器(陰戶、子宮)最肖,因為該處是產門,與風水理論的葬乘生氣、藏風聚氣密合,在形狀上也絕似。事實上,中國堪輿學巒頭方面所談的,幾乎全部和生育的交媾、產孕的過程相同,只不過是保守的古人,沒有把它筆之于書,明白揭露罷了。
曾子南先生說:“龍(山)結穴,猶如果樹之結果。真穴有種種印證,地理明師一看便知,有結穴處,便有吉利地靈,所謂鐘靈毓秀是也”;“其處有融聚之勢,微微茫茫,似有穴竅之狀,有此融結似竅之處,堪輿家謂之結穴。”
建造墳墓的穴要有地熱、良好土質、良好排水、良好位置,絲毫差不得,其穴就像武術、針灸所說的穴道一樣,是一個大環境、小環境中的重要點。
12、水
別稱外氣。與龍砂穴幷為相地術的四大內容。堪輿家認為,水為氣之母,氣靠水運送而行,而水攔截而止,尋龍點穴,要根據水流的有無、大小、方向、形態等作出判斷和印證。水勢以深聚緩和為吉,以激湍沖割為兇。郭樸《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
蔡元定《發微論》:兩水之中必有山,故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水飛走則生氣盡,水融注則內氣聚。
徐善繼《人子須知;水法》: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
水送則龍行,水界則龍止,這個觀念在沒有明顯高低落差的平原(平陽、平洋)地區,用于尋龍點穴是很重要的。有經驗的地師可以從水路的來源、轉折、出口、停潴……等,迅速點出穴位,而且知道龍(陸塊)從何處發、如何頓趺起伏及分枝、該立何向(使龍神卦氣清純不雜)?結什么樣的地局(富貴、貧賤、壽天、格局大小……)?
13、向
指宅或墓的坐向,與龍、砂、穴、水幷為相地術五大要項。術家認為,坐向大要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避兇迎吉為佳,定向既要視察地形,也要羅盤占測,而以地形坐向為先條件。
在運盤上,山與向的運星不管是山到向,還是上山下水,其吉兇均須依實際地形裁奪,如到山到向雖吉,而坐山無山,向首無水,或坐山有水,向首有山,仍不宜選用。
由于自然山水往往不免差人意,術家每采取變通辦法來解問題。如偏字之說,定山向以山為準,依水而變,用地盤測量,山龍若從子方來,午方有水,即用子山午向,是為最理想的風水寶地。但如水不在午方而在丙方,則改用壬山丙向以止氣,余類推。
清朝錢泳《履園叢話;營造》:凡造屋必先看方向之利不利,擇吉即定,然后運土平基。清趙廷棟《地理五訣》卷一:一曰龍,龍要真;二曰穴,穴要的;三曰砂,砂要秀;四曰水,水要抱;五曰向,向要吉。
舊題南唐何溥《靈城精義》卷下:龍以為主,穴以向為尊,水以向而定,向以局而分。《注》:此以水與穴皆以向為重。凡論氣者不可不論向也。凡葬法內之乘氣,一以為主,亦以正五行為主,別無他門。若坐穴立向,則雖內以首,水自寅艮來,由戌干去,若以雙山五行屬木,則沖破胎養,以正行屬水,則沖破冠帶,俱不合度,當立丙丁向,則水可消。蓋以玄空五行論,則丙丁屬火,其穴在戌,用可收艮之水而發福。此以玄空五行收向上之水也。水有息道漏道,從入而成,至山向而折之,乃漏道,則生成之局非人為也。故古人定向在于收局,當用雙山定之,如卯龍巽庚,水朝金局也,出艮方則金氣己成,當立庚向,蓋從煞正為迎神通煞之法。....昔人云:無絕水有絕向。蓋山水已結,未有不可用者,或水有不合,當于向上轉移而消之。自古立向消水有許多法度,非以滋后人之惑,只是今人有個法度,以合山川之性情,不至拂逆而有敗地耳。
——風水堪輿學傳人陳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