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達到9600億,而且每年正在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由于中國的教育結構失衡,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在2012年集中爆發,一方面是藍領招工難,一方面是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因此注定2012年將是培訓市場發展中的變革年。
一、企業培訓的重心由外培轉向學習型組織構建。
在過去的一年中,大部分企業培訓都帶有相當的行政色彩,很多企業真的還把企業當做學校,把職場人員當做學生,把培訓當做任務和指標,強迫職員去接受。根本不管你喜不喜歡、愿不愿意。在培訓手段上很多培訓老師也是側重于“ 教”而非“學”。不管你能不能聽得懂,能不能消化和轉化。其實,這都是一種謬誤。
真正懂人力資源的人都知道,在HR管理的概念中,“培訓 ”與“學習”是兩個絕對不同的概念,“培訓”只是是任務、是計劃,是被動接受,而“學習”卻是意愿、是欲望、是主動進行,很多企業之所以抱怨培訓無效,不一定是課程不行,也不一定是老師不行,大多時候是與培訓對象的被動參與有關——他根本不愿學,參加培訓只是完成任務而已,能有效果嗎?不想盡辦法請假逃避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由HR部去制定培訓計劃、安排培訓課程,還不如通過對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機制的完善和變革,去引導下屬制訂學習計劃,將“被動接受培訓”轉為“主動學習”才會更有效,這也是學習型組織概念的初衷!
二、培訓中介機構將面臨徹底轉型和變革。
2011年的培訓市場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很多只賣別人公共課程的培訓機構盡管竭盡所能地進行吆喝式的銷售,但是卻依然是門庭冷落,業績低得連維持生計都難。而一些幾乎連營銷都不搞的職業培訓機構和管理咨詢公司卻是把培訓訂單接到手軟,有些還不得不選單來做,這就是日益理性的培訓市場傳出來的信號,中介型培訓機構將面臨徹底的轉型和變革。
前幾年,在中國的培訓市場上,吆喝得最起勁的往往就是那些只賣別人課程的培訓中介機構。但這類機構在過去幾年的慘淡和悲滄應該是有目共睹,而且,吆喝聲越大的越賺不了錢。在這些培訓中介定期舉辦的免費的會議營銷式的培訓論壇或者沙龍上,客戶素質也較之前得已明顯提升,培訓市場也已經趨于成熟和更加理性。況且,在本山大叔的熏陶下,客戶的防忽悠能力也已經得到進一步加強。培訓行業惡性競爭式的行業發展模式已經被商業社會徹底拋棄,品牌和商業模式在發展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實戰型培訓專家將由后臺走向前臺。
培訓大致分為兩種:理論型和實戰型。培訓師也分為理論學者型和實戰專家型。這幾年,很多理論型的培訓專家都被一些連理論都不懂的培訓中介機構炒得風生水起,這也是培訓行業一直遭人詬病的主要原因。而一些真正有實力的實戰型專家們卻因為專注于現場的管理實踐而被市場忽略。
但是,眾所周知,培訓卻是一個不斷往外掏的技術活,它需要的是深厚的職業沉淀而不只是夸夸其談的概念式炒作。需要的是成功者的實戰經驗分享和指導,而不只是一堆堆把人繞暈的知識和理論。在企業里,一個總經理絕對沒有一個一線工人專業,同樣,一個拿著很多證書有著很多嚇死人頭銜的學者教授也絕對不會比一個天天在現場進行管理實踐的一線經理更懂管理,這就是現實。所以,在經過多年的沉淀、梳理和學習提升之后,那些來自于一線、出身于職場的經理人、管理咨詢師們必將在2012走向培訓市場的前臺,并逐步取代理論型專家而成為管理培訓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