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名
最近,關于海爾裁員萬人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消息的來源,是張瑞敏6月14日在沃頓論壇所做的演講。在這次論壇上,張瑞敏談到,“去年初海爾員工數量是8.6萬人,年底減少至7萬人,裁員比例為18%。今年預計再裁掉1萬人?!?/span>
短短兩年間,裁員達三分之一。張首席舉重若輕,名哥卻仿佛看到一直以來驕傲的海爾人血呼啦倒下一大片。
在海爾的裁員中,中層是主體。
張瑞敏說,時代是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海爾一定要適應時代做出改變。改變之后,我們是“外去中間商,內去隔熱墻”,要中間商沒用了,隔熱墻就是中層管理者。張瑞敏借用查爾斯•漢迪的一句話說“企業里面的中間層就是一群烤熟的鵝,就是他們沒有什么神經,他們不會把市場的情況反映進來。”
憑心而論,這個說法對中層不太公平。在中國無數企業當中,中層似乎更容易扮演替罪羊的角色,理由也很簡單:高層只有那么幾個,作為頭腦,說不得。基層太多,是民意的根基,要爭取。
但張瑞敏的話也不無道理。在一家企業當中,以企業家為代表的高層由于業績的壓力,天生會有一種危機感,每天早上一醒來,第一件想到的就是今天又要有多少的費用,要掙夠多少的錢才能抵得上成本。
而基層員工,主要是執行者的角色,是企業結果的提供者,大多也有明確的業績要求。
而中層,沒有高層那么大的業績壓力,基本不需要由這一個層級來操心企業的生死存亡。同時也不需要承擔具體的操作性工作。因此,若沒有有效地管理措施,很容易就會成為一個二傳手。
海爾作為中國管理思想的發源地之一,自然不缺乏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但連張瑞敏都這樣評價中層的作用,那只能說明,這個問題很嚴重。
這樣說,很多企業的中層可能會不服。但看看政府機構,做一個對比,應該更容易理解。政府的那些中層,都在做些什么呢?
今天,張瑞敏是拿中層開刀。但我相信,在海爾先后被裁掉的這2.6萬人當中肯定不只是中層——企業哪會有那么多中層呢?
因此,我們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張瑞敏殺雞,職場人駭猴”。大家也別生氣,名哥沒有把誰當成雞也沒當成猴,只是一個比喻。裁掉的是海爾的人,應該引起思考的,卻是所有的“你”,所有的“我”。
道理不言自明,海爾這樣的企業,這樣的常青藤都會如此大規模的裁員,你的企業又比海爾強得了多少呢?
這兩天聽“羅輯思維”,其中有一期很恐怖,說是人類將進入失業模式。文中列舉了很多數字:2008年金融海嘯使美國消失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那年一共有1200萬人失業。大家注意這個數字,它不是說全美國只有1200萬人沒工作,而是全美國想要有一份工作的人當中,有1200萬人找不到工作!到現在,即使美國每月能創造20萬人以上的工作崗位,這個缺口也要到2023年才能補上。
當然這只是理想的數字,實際的情況是,以2013年5月為例,美國僅僅創造了13.5萬人的就業崗位,這還不如美國當月的新增人口多!
恐怖吧?
這還不是最慘的。
最慘的是西班牙。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2013年4月25日發布的統計數據,去年第一季度西班牙新增失業人口23.74萬人,這導致西班牙的失業總人口在歷史上首次突破600萬,達到620.27萬人。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西班牙全國總人口為4623萬,這意味著全國每8個人中至少有一人失業。
在西班牙所有失業人口中,全部家庭成員均屬于失業狀態的家庭數量達到190.61萬戶。190萬個家庭中沒有一個人有工作,恐怖吧?
在所有失業人員中,已失業三年及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百萬。3年沒工作?。〈蠹叶际锹殘鋈?,都能感同身受。一年里休個十天半月的年假還覺得挺舒服,但一旦半年不上班,很多人就會心慌了。看看人家西班牙人,3年都找不到工作!歐洲人又不善于存錢,因此,失業人群大多負債累累,每月靠補貼生存。
真不明白,他們怎么還有心情看世界杯?!
大家可能會說啦,什么美國啊,西班牙啊,離我們遠得很吶,他們失業,關我P事?
可別這么說!現在世界經濟真的一體化了,地球就是一個村子,想想看,你家幾個鄰居都失業了找不到工作,你真的還能獨善其身嗎?
張瑞敏的刀已經揮起來,落下去,眼看著小雞們在那里掙扎哀鳴,我們這些在旁邊觀看的猴子,又該怎么辦呢?
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明天,名哥為你接著說。
管理文章原創微信號。
ID:wangyiming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