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晚會主持人都很不簡單,主持一場晚會除了基本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考驗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尤其是能主持央視春晚,那水平肯定都不一般。近30年來,歷屆央視春晚主持人都給全國觀眾帶來歡樂和享受。但是今天,筆者想邊吃餃子,邊結給主持人們挑挑刺。
一是人員偏多,喧賓奪主。遵照中央關于“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精神,央視春晚應該帶頭響應,減少主持人數量。這么多年了,央視春晚主持人越來越多。為何一兩個人能辦好的事情非要弄這么多人上去呢?大年三十觀眾是要看節目的,不是為了看主持人相互攻訐調侃的。因此,作為主持人應當時刻明白:人們吃餃子主要還是想嘗嘗餡的味道,可是餃子皮太厚又會變成啥味道?賓奪主的結果只能是形式大于內容,讓觀眾反胃。建議央視春晚只保留兩個報幕員即可,如果怕浪費時間,不露面也可,如果怕出錯,弄個電腦來報亦可。
二是面孔嫌老,秀場過度。節目主持人本是稀奇資源,特別是能當央視春晚主持人那就更不容易。但是看看我們的主持人,幾乎都是經年的“老妖精”了,不光去年的主持人來了,就是前幾年也來了。這些人長期把持春晚話筒,實在讓人倒足了胃口。餃子總不能每年都是同一個味道吧!在我看來,這種場合恰恰是培養新人、推陳出新的好平臺。國人創新意識嚴重匱乏,由此可見一斑。再者,為何三言兩語能說清的問題非要說上三五分鐘呢?主持人普遍缺乏節約時間意識,輪到自己講話,便是滔滔不絕,壓根不理會觀眾的感受,春晚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被主持人占去了。高水平的主持人不是話越多越好,關鍵要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特別是要有幾句話能說到點上。
三是名望不雅,調侃低俗。主持人董某乃某魔術師的“御用托兒”,名副其實的“麥霸”,朱某曾身陷臟話門,李詠總是“不在狀態”,老畢處處稱“姥爺”,小撒更是緋聞不斷,剩下一個思思老是讓人想起《葫蘆兄弟》里的反面女一號。尤其是朱、李2人,雙方硬是非要當對方的老子。為何演員里面老是出現此類無厘頭的調侃,人們從主持人這里找到了答案。此等調侃,實在是不入流,實在是有損國體,實在是有失國人顏面。就像鍋里煮餃子卻被經年的老湯水壞了味道。央視人才濟濟,導演選人當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四是搭配顯濫,協調欠佳。主持人是不是越多越好?并不見得。某年的黑色五分鐘就是明證。加之今年的頭一個節目,就是央視節目主持人個個露臉開唱,說什么讓觀眾了解主持人的“另一面”。拜托!天底下有幾個主持人不會唱歌的?平時露足了臉的主持人們連春晚這個讓極少數人露臉的機會都不放過,這哪里是“開門辦春晚”,分明是關門辦春晚嘛!還有的主持人非要跑到節目里去客串演員,干脆把春晚搞成央視私人聚會得了!再有,主持人各有風格,就像人們吃餃子總要沾點醋,可我們的導演硬是將油鹽醬醋茶弄到一個碗里給你沾,沾是不沾?由不得你。